惠铭生:消费买房占半的辉煌不值得称道
2009年12月07日 10:37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惠铭生

12月3日,商务部官员表示,预计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达到12万亿元。另据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销售总额将达5.7万亿-6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居民近半花销用在“买房”上(《春城晚报》昨日报道)。

研究者称:“今年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是房地产业最辉煌的一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楼市一枝独秀、逆势而上,但笔者认为并不值得称道。

首先,全国居民消费总额,居民购房花掉一半,这样的统计数据足以让“地球人”形成一种怪异印象:国人痴迷于盖房子;挣钱的目的和生活目标就是为了买房子。但现实是:几乎人人为买房子而奔波劳累。面对高房价,居民买一套商品房不是倾其所有,就是成为“房奴”,抑或敛刮掉祖辈三代的积蓄。一言以蔽之,国人活着似乎就是为了一套房子。这种单一消费给居民带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人生痛苦可想而知。高房价、多消费,等于绑架了普通百姓的幸福和快乐。

其次,假如这种民生痛苦能换取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倒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但关键是,房地产业虽然具有产业链较长、拉动GDP速度快、带来的经济利益多、彰显政绩效果明显等优势,但其所带动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或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行业,尤其是普通的建材行业,这对高科技行业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其经济结构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失衡,可持续发展之本堪忧。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盖楼”实现经济现代化。

第三,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政府习惯把房地产“复苏”作为经济增长的有力保证,将房地产上升为支柱产业,不仅居民财富疯狂聚集房地产,而且也吸引各路资本纷纷挤入地产业,房地产成为巨大的“吸金池”。据统计,目前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接近20%,占GDP的比重接近10%,有些城市甚至把房地产当做地方政府的经济命脉。但居民消费和政府投资过于集中房地产业,势必产生“挤出效应”,即居民消费投入楼市多了,将会造成资源错配,压抑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进而阻碍内需的继续扩大。

中央去年提出的“保民生”举措之一就是抑制房价。全国居民消费近半用来买房,不仅压制了公众生活质量与消费指数,而且也会阻滞社会经济发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惠铭生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