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林
油价市场变幻莫测,因前段时间油价大涨,市场便传出“将重征燃油附加费”的风声,被取消的燃油附加费似乎很快将恢复,许多航空公司也言辞凿凿地声称,将从8月1日起重新开征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 但记者1日走访各大机票代售点发现,燃油附加费并没有复征,乘客购买国内航线的机票时暂不需要缴纳燃油附加费。航空公司人士称,没有宣布开征并不意味着流产了,复征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复征所以暂时延迟源于宣布复征的当日发改委调低了国内航油的售价。(8月2日《广州日报》)
航空公司言下之意很明显:劝消费者放弃“不会重征”的幻想,延迟只是暂时的,坐飞机重交燃油附加费是已经决定了的事。
对于航空公司这样的表态,公众即使很反感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在复征燃油附加费上他们只能任航空公司摆布。决定权掌握在公共部门和垄断集团手中,消费者无力与其博弈,只能被告知和被复征。
按理说,像在复征燃油附加费这个涉及到公众权利和公共利益的事务上,起码要经过听证程序,通过听证程序告诉公众,为什么要复征,复征的理由是什么,是否必要的理由,摆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不复征航空公司就会亏损了。通过听证程序与公众协商怎么复征,复征的费用标准是多少,国内航线收多少国际航线收多少———可是在燃油附加费的征收上,似乎没有设置这样的制度门槛和程序规范,收不收、怎么收的权力完全掌握在有关部门和航空公司手上,乘客和公众纯粹任人摆布。
虽然油价变动和形成机制尚很模糊,但起码建立起了“在一定期限内按国际油价的起落进行动态调整”的制度,虽然自由裁量的空间比较大,但起码有规可循,公众有起码的预期,可以依此规定与发改委进行博弈。但燃油附加费却不是这样,缺乏一个硬性的、透明的制度约束,消费者缺乏稳定的预期,是取消还是复征完全由权力部门决定。所以仅凭着油价稍涨一点点,在尚未经过听证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就敢说“复征已经板上钉钉”。
实际上去年航空公司取消燃油附加费,也完全不是依据什么制度,不是根据油价下跌进行相应调整,而是航空公司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航空乘客减少,航空消费萎缩不振,乘飞机的人越来越少。为了刺激疲软的航空市场,他们取消了一直被舆论诟病的燃油附加费——— 可如今经济有所回转,乘飞机的人又多了起来,航空公司不差乘客了,于是想到了复征燃油附加费。反正航空市场实际上是垄断的,各大航空公司同时收费,乘客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只能乖乖就范。
也正因为在征收燃油附加费上缺乏一种制度规范,没有设置什么靠得住的约束机制,所以公众一直对航空公司金融危机时取消这种费用很不放心,总感觉需求一旦上来航空公司会很快恢复这种费用。现实也正如公众所担心,当国际油价稍涨一点后,航空公司立即迫不及待地说“复征板上钉钉”了。
作者:
曹林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