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出台这样的办法,其精神可嘉,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要把好事办好,方法必须对头。硬性下“死任务”,在方法上有欠妥之处。
潍坊不只是个放风筝的地方。媒体报道说,山东潍坊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为3个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出台这样的办法,其精神可嘉,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要把好事办好,方法必须对头。硬性下“死任务”,在方法上有欠妥之处。
报道说,今年潍坊预计接收毕业生4.5万人,往年尚未就业的还有5000,总共就是5万了。若只是人事局的全体干部执行“死命令”呢,那实在安排不了几个学生,事情就是一场“关怀秀”;如果全市干部都要执行“死命令”呢,问题就迎刃而解,但不知会有多少人会站在迎刃的位置上被砍出血来。
我能够有把握地说,对如此做法,都会有极少量的人会赞赏,你要说荒唐,他会反问:难道不该帮助毕业生吗?就算作秀,解决一个是一个;就算耍蛮,毕业生都有工作,又有什么不好?这种脑筋的人,可以给潍坊市人事局写歌颂信,没人拦你。
但潍坊市人事局作为一个公共权力部门,下这样的“死命令”,是值得讨论的。当然,为什么这个局“做好事”还要讨论?因为这样的“死命令”,不管属于作秀还是耍蛮,都必然地是依靠权力压制去压制或者笼络别人,从而为某些额干预企业的行为预先打上一个验讫章。
每个干部凭什么能够“到企业、到社会上去找门路、想办法”,又怎么能够找得到?公职岗位,各有定员,若能解决,无需干部个人找门路,所以门路只好到企业里面去找了。看起来这是依靠“社会资源”,但社会资源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因为你有权,所以你总是有门路、有办法的,但这不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吗?
如果“死命令”得以完成,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门路将有理由要求给些回报,也能因为帮助政府解决困难,从而获得各种礼遇,面子上的、项目上的、政策上的,等等。这样,权力与门路的结合就通过一次“死命令”更普遍地结合起来,利益的输送将或明或暗而且正当化。
另外,门路们为官解难,安排了毕业生,会不会弄出“换人失业”的局面呢?如果门路们本来不需要增加人力,很可能如此;如果门路们本来就要增加人力,那么以官员的求情实现了自己的需要,无异于白捡了一个顺水人情。直到这里,我还没有考虑官员领受“死命令”,是否会专注于为亲朋好友或自己的子女去谋职。如果是这样,还会形成正当地动用权力以自利的情况。
(作者刘洪波,知名杂文家)
作者:
刘洪波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