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孙立平:中国目前面对的是生产过剩危机
2009年04月26日 14:24中国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真正卖不出去的是耐用消费品

那么可以说牛奶在三十年代大萧条当中真正卖不出去的不是牛奶,真正卖不出去的是什么?是房子、汽车、摩托车、简易冰箱、洗衣机、电话机、收音机,这些的一些东西。这样的东西卖不出去,这些东西是什么?耐用消费品,所以当时的过剩实际上主要表现为耐用消费品过剩,实质性的问题是耐用消费品过剩,我们强调这点是要看到三十年代大萧条发生的背景,经济背景究竟是什么。

我讲讲数据,我们可以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1929年大萧条发生的当年,美国汽车的年产量五百万辆,2007年中国汽车的产量是1300万辆,国内市场销售八百万辆。但是我们比美国的大,所以说从汽车的生产能力来说,现在的中国和大萧条的时候的美国差不多。再看房地产,在大萧条发生之前,1925年前后,美国每年新找的房子大约是100万套,但是到1929年每年能够销售五十万套不套,所以可以看到美国是什么样的时代,他也正在进入这个门槛。

我还可以再讲一个事情,我们可以更形象看到它的特征五。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美国总统是胡佛,胡佛曾经向美国选民做过许诺,你投票给我,我做了美国总统,他说保证让每个公民过上什么日子,就是每个家里锅里都煮了两只鸡,院子里停着两辆车。两只鸡是什么?柴米油盐;两辆车是什么?耐用消费品,处在这样一个时期,但是也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后面那只脚过不来,为什么后面这只脚这么重要?因为一个社会其实要从生产上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把大量房子、汽车、消费品、家用电器生产出来,但是如果一个市场能够形成广大的耐用消费品市场,使得耐用消费品消费进入大众消费阶段非常不容易。

进入耐用消费品阶段至少需要五大条件

进入这个阶段至少得需要五个条件。

第一,城市化得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说当一个社会开始进入这个时代的时候得差不多一半以上的人口得住到城市中来,如果一个社会大量生产房子、汽车,但是这个社会还是大多数人住在农村,在农村男耕女织,这个很难消费大量耐用消费品。

第二个条件要有起码的设施,很多耐用消费品使用要有基础设施作为条件,比如说汽车不能在田里跑,在马路上跑,汽车下乡也好,农用车也好,我们就看到农村的道路特别是农田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个条件得有一个金融制度,得有一个金融条件,什么?就是消费信用制度,为什么呢?因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柴米油盐有一个特点,数量多,价钱低,而且没有弹性,都是必须得吃的,饭不吃饿、肉不吃馋。房子汽车动辄百八十万,成都也好,北京也好,可能动辄一两百万,这种时候耐用消费品数量很少,代价很高,一辈子消费那么一两件就不错了,这时候就看到耐用消费品价格与收入就有矛盾,什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就是消费信用制度,可以提供按揭,可以提供分期付款,这样使得你有条件用一生的收入来购买这几件耐用消费品,所以这是第三个条件。

第四个条件,就是光有这个还不行,还得有一个东西,有一个东西能够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能够未来有一个预期。这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社会能够真正进入耐用消费品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五个条件,就是一个社会到了这个时候贫富差距还不能太大,如果贫富差距太大会怎么样?贫富差距太大,除了富人就是穷人,除了穷人就是富人。当社会已经开始大量生产房子汽车,但是只有少数富人能够消费的时候,一个广大的耐用消费品市场是没有办法形成的。所以一个社会要真正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就需要这五个条件都不好,美国当时城市化一半,基础设施很差,社会保障当时几乎没有,贫富差距非常悬殊,所以过不了这个坎,后边这只脚是始终进不来,于是形成了三十年代的大萧条。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孙立平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