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袁正清:慢慢习惯中国的声音
2009年03月30日 08:31华商网-华商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就在G20峰会在伦敦举行的前夕,中国高调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23日在央行网站以中英文发表了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紧接着在24日和26日分别以《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为题论述中国在当前金融危机中的立场、建议和构想。

无独有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于近日表示:“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要着眼长远,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全面的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王岐山副总理更是直接在英国的 《泰晤士报》撰文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的角色和声音。G20伦敦峰会应该为此次改革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时间表和方针。

如果联想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对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安全感到担忧,再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底的华盛顿G20会议上提出的要“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主张,这样的声音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这次中国发声的分贝之高和节奏之快是以前没有过的,这些组合拳一出,大概超出了一些人的想象,立即在全球激起巨大反响。《华盛顿邮报》认为周小川的建议是对美国经济的未来投了不信任票;《泰晤士报》一篇专栏指出,中国向美国50年历史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发出挑战,这将被视为中国意图充分利用经济衰退横扫西方所造成的经济实力大转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周小川发表文章的次日就亲自上阵,在白宫记者会上为美元辩护,称美元异常坚挺,没必要设立新的全球货币;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则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对中国的支持。

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中国这次的姿态一改以往的比较低调的行事风格,明确而理性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尽管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还不太现实,不论其他,单就IMF规则而言,重要提案需要获得85%的投票权通过,这让拥有约17%投票权的美国在IMF重大议题决策上具有“一票否决权”,但中国已展示了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抱负和诉求,并希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次的高调反映的与其说是经济的争论,不如说是一次政治的角力。

如果我们把眼光拉远一点,也许看得更清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心翼翼接触,到渐渐参与国际组织和制度的活动;从开始的学习和熟悉国际规则到后来越来越多地运用规则,去提出自己的议题和方案,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和制度已经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人权和军控等各个领域,在国际组织中也看到了更多中国人的身影。

当国门刚打开时,我们可能不得不接受不是太公平的现有国际体系,但当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体系,谋求与自己实力相称的地位自是理所当然。一个GDP位居世界第三,目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外汇储备已达1.5万亿美元的国家在IMF中的投票权不能一直只有3.81%。

每一次大的危机后都孕育着秩序的重建和洗牌。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对于中国来说,这次危机还包含着机会的含义。一方面中国通过合作来为世界经济的恢复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是拯救自己;另外一方面,中国也要针对现有经济机制的缺陷和不公正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路线图,在战略的高度上改革现有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如果应对正确,这次危机会是赋予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一次良机。

伦敦峰会前中国官员的高调恰恰是中国在危机中的主动出击。以后,这样的声音会更多,世界慢慢习惯就好了。 (袁正清 中国社科院学者)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袁正清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