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泓冰
谁也不会想到,150年前英法联军戳在中国人胸膛上的一道伤疤,跨越世纪之后,依然会被一小片一小片地揭起来,牵扯着一个民族集体的疼痛记忆。
今天的法国巴黎,将有一个“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拍卖”的诉讼,在法院紧急开审;稍晚一些,拍卖业霸主佳士得的专场拍卖会,便将如期热闹开槌。除了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家作品之外,这场拍卖会的“重器”,便是圆明园流失的两件文物:鼠首和兔首。
这已是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第三次被摆上国际拍卖会了。前两次,端赖爱国企业和收藏家慷慨出资,4件兽首拍品回归国内。这一次,消息一出,早在半年前已引来众多国人关切,从国家外交、文物管理部门,到圆明园管理者各有立场,最终,爱好文物收藏的刘洋等80多位律师,组建了一个民间的志愿律师团,试图用法律诉讼的程序阻止拍卖、追索国宝。这样的办法,在中国人,还是第一次。
这场诉讼实在难有胜算。9年前在已回归祖国的香港土地上,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的亮相,曾激起国人多么强烈的愤怒和抗议,但拍卖却照常进行了。这场“小官司”比起众多国际大事,它肯定算不上“重量级”,却因发自民间,有专业人士研究法律,有热心企业家赞助,有一批爱好文物收藏者的关注,让人心生快慰。
拍卖由强盗劫掠来的文物,在今天的佳士得乃至多数西方人看来,只是堂皇正当的商业流通,而对中国人却更像是对自己民族情感的公然藐视和挑衅。尤其是,当拍卖者试图利用这样的爱国情感和特殊价值,从中牟取更大利润时。原本几百万元的铜像,现在开价据说已突破亿元,估价师们看重的显然不是铜像文物本身的价值,而是看准了许多国人不惜一掷千金,也要让“国宝”回家的激情。
鼠首、兔首最终下落如何,现在仍是一个悬念。不过可以想见,一旦它们上了拍卖台,仍会有黑头发黄皮肤举牌,努力要将它们带回中国。一方在商言商、奇货可居,另一方却很难保持理智平静、不甘放弃。所以,连最关心它们的文物专家和管理部门都直言反对高价回购,希望“中国被抢掠走的东西,再用中国的钱买回来”的事儿,能少些,再少些。
在灾难、欺凌面前,一个民族的团结、热血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在追索圆明园文物的行动中,我们不时会有感动。然而,追讨流失海外的文物注定是个长期工程,需要的是平和、理智、细致,用“国际接轨”的办法,多做基础性工作,而不是凭激愤行事,急于求成。诉讼尝试值得称道。
为圆明园文物被拍卖而诉讼,或许很难获得国人想要的公正判决,但无论如何,“圆明园文物”都是赢家:不是在拍卖中价格被高估,而是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它们,听见中国百姓的心声,了解那一段历史真相。
作者:
姜泓冰
编辑:
贾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