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羊城通见证公共对话的成长
2009年01月15日 07:35南方都市报 】 【打印

关于羊城通月票卡能否一卡多刷,广州交委与市民间已有连日的交锋。这一交锋源于羊城通月票卡代人刷卡要被罚款的“传闻”,而后交委断然否认罚款之说。这一话题迅即被大众媒体捕捉到,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了大规模的公众注意力,进而掀起了一场公交月票卡多次刷卡的利弊大讨论。目前,面对市民的频频诘问,职能部门虽重申保守立场,然而对讨论始终坚持开放心态。争论尚未结束,对话仍在继续。

纵观羊城通从诞生到壮大的历史,它日益成为广州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影响到千家万户。而借助它所结成的使用网络,一系列公交及民生政策得以落实,同时与社会神经产生紧密联系。可以这样说,纠结在羊城通上的各种政策争议,看似围绕技术细节展开,但是不能忽略更深层面的探讨,持续地反映了决策者与市民阶层争取互谅、追求合作的场景。小小一张羊城通,是广州公共政治的缩影,对观察此地的公共对话具有典型意义。

数年前,围绕公交羊城通的押金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紧盯不放,连续在两会上激烈问责。一时间,上亿元押金是否安全?收取使用为何不透明?退还押金的规则是否属于霸王条款?诸多追问连带不忿的民意,十分尖锐,逼迫公共部门作出答复。而近两年来,凝结在羊城通上的财政惠民措施相持不决,历经舆论的反复锤炼,即使到执行阶段,也以谦卑迎向众人的高声议论,甚至是反对的声音。

羊城通是一项技术产品,据言其科技含量并不算最先进的,人们对此也颇有微辞。不过,它的科技属性只是我们评价它的一个层面。据不完全统计,羊城通发行至少有600万张,如此庞大的保有量深入公共领域,深刻地作用于市民生活,它早已是交通政策的化身,所引发的就不仅仅是科技的便利之争,而成为检视广州公共行政的由头。羊城通占据着公共生活的一席之地,官方与民众在此相逢。

羊城通究竟有没有一卡多刷功能,令市民很烦恼。市民将烦恼诉诸传媒,传媒再将这些不满公之于众。市交委负责人没有回避,公开回应:“不存在同一辆公交车每天只能刷一次的情况”云云。记者随后邀请相关技术负责人乘车印证。在此过程中,部门说辞和市民体会都以公开的方式辩论。双方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暂时不作结论。起码,为了说服对方的交流不存在障碍。

通过交流,政府与市民都知道彼此在牵挂什么。而比对话形式更有价值的是,民众“看见了”公共部门思考问题的方式,后者则体察到比政策更生动的大众愿望。羊城通犹如一个公开的观点市场,既呈现了双方的思考内容,更展现了双方进行思考的方式方法。切要之处是,借助不绝如缕的公共对话,基于官僚作风的思维习惯愈显山穷水尽,而民众有能力督促其向公共话语转变。

诚然,在羊城通管理的供需现状上,部门设计与市民理想有着较大的抵牾之处。所幸的是,公共对话未曾封闭,参与对话的各方还可以协调立场,以技术调整争取共识及认同。公共部门不能只看住狭窄的会议圆桌,也有必要汲取民间智慧,将决策的立足点下移至民众中间,优化包括羊城通在内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准。同时,以公允、平和的行政操守护卫公共对话机制的不萎缩。

住在广州,羊城通承诺了让民众畅行广州的计划。尽管对话称得上活跃,可离契合吁求的行动还有不小的差距,且需要时刻警惕差距的扩大。尚可乐观的是,只要我们维持着参政议政的高质量,公共对话的前景仍可期待。对市民而言,羊城通的历史和现在蕴含着启蒙的意味,我们应该时常自我提醒:你不是一张羊城通,你是生活在广州的公民,你要为自己做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