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苏振华:期待上海户籍改革的鲶鱼效应
2009年01月14日 09:27新闻晨报 】 【打印

作者:苏振华

据报道,上海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户籍改革措施,总体上而言,此次改革的目标指向是吸引人才。有望获得上海户籍的将包括两类群体,其一是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或者知识能力的群体,其二是外来人才和满足一定条件的持居住证者。与以往户籍只对顶尖人才开放不同,这一次具备了如已缴纳若干年限的社会保险金等一些条件或达到综合性要求的普通型人才,也有望获得上海户籍。

如果说,户籍只对顶级人才开放是一种目标群体非常有限的“增量改革”,那么这次改革,就具有了更多的普遍性,受惠群体面要大得多,改革已然具有了“存量改革”的性质。中国户籍改革的大方向,是全面取消户籍制度,这是大势所趋。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一过程固然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步骤也会比较多,但终究要指向外来的增量——高端人才之外的普通存量人群。这一次的改革动议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人群,就此而论,可谓一次力度颇大的改革。

当然,对照全面取消户籍制度的总体目标而言,也许还存在一些差距。上海户籍改革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所有愿意获得上海户籍的国民,都可以入籍上海。而此次改革动议,仍然设置了一些限制性的门槛。那么,上海能否一步到位、全面放松或取消户籍制度呢?这在现阶段恐怕还是做不到的。在中国,一个薄薄的户口本,其实承载了很多沉重的内容,其核心内容是:拥有了某地的户籍,就意味着能享有区域性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比如拥有上海户口,就能获得远比欠发达省市好得多的教育机会、医疗条件、就业机会等附着性内容。可以想像,一旦上海放松户籍准入,则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家长就会把小孩送到上海来就学,这对上海的教育资源供给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就目前而言,更大举措的户籍改革措施,不仅上海做不到,北京、广州、深圳等所有先发城市同样也做不到。因为不同的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是不一样的,人口的流动,一般会选择从公共服务水平低的地区向水平高的地区流动,这就导致先发地区的地方政府根本不敢全面放开户口,否则人口会大量涌入,这是中国户籍改革举步维艰的一个根本性原因——或者说是理由。

由此,对先发地区的地方政府来说,可供选择的改革措施只能是所有的地区同步放开户籍,让人口可以全面地自由流动,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均拥有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其中的机制是这样的:如果流入上海的人口多了,上海的人均享有公共资源水平就会下降,而人口流出地的人均公共资源水平则会上升,当二者之间维持到大致相同的水平时,各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就会趋于均衡化,最终人均享有公共资源的水平也大致相等了,户口的实质性意义也就丧失了。

户籍制度改革注定是艰难的,但地区之间的竞争是撬动改革的有效杠杆。“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果北京、广州等其他先发城市也像上海一样,为了吸引人才而同上海展开吸引人才的竞争,继而竞相逐步放开户籍限制,全国范围的户籍改革就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了。(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苏振华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