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秋风:政府和市场都会出错,要相互矫正
2009年01月02日 10:02中国经营报 】 【打印

作者:秋风,独立学者

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人们再度关注作为一种经济体系的资本主义、美国式资本主义或者自由市场的内在缺陷。

毫无疑问,自由市场内在地具有不稳定性。但是,这就好像说一个人肯定会生病一样。这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命题,但它遮蔽了一些重要的事实,使得我们无法正确地认知这个世界。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应当追问:市场制度之外其他用以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安排,是否同样具有这种不稳定性,或者更严重?

市场的不稳定性源于人的自然(nature),人性。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人,正是人的互动关系构成了市场。而人,即任何人,理性都是有限的,道德也是不完美的。人必然会犯错误,更不排除有些人在有些情况下有意地做错误的事情(wrongs)。这样的人性正是市场内在的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尤其是在市场高度发达之后,人的理性和道德未必同步进化。哈耶克似乎曾经说过,知识的扩大反而使得人的无知的范围更为扩大——古代的贤哲就这样说过。这里所说的知识,不是指技术化的书本知识,而是指分散在无数个人身上、头脑中、有关具体时空的知识。市场就是人们交流、分享、获取这种知识并据以进行个人决策的工具,就这一方面而言,市场的效率高于计划。

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人确实能够透过市场进行学习。市场的种种制度安排,就是人们为了应对自己的无知而逐渐创造、接受的。比如,人们从股票交易中知道了风险,就设计出种种制度来分散、防范这些风险。但这是一个不可能达到完美状态的学习过程。从逻辑上说,人的学习总是滞后于市场内的无数主体的行动。即便市场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这种矫正也总是在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从而造成危机之后。这就好像一个人总是在生病、因而身体已经遭受损害之后才去治病。

尤其是在英美普通法治国模式下,企业家享有创新制度的自由,企业家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制度。这样,交易制度趋向于复杂,比如次贷的金融安排,就由多个环节构成。诚然,每一环节上的企业家都在努力控制风险,从而对上下游的交易伙伴构成了一种监管、约束,格林斯潘相信,市场内在具有监管机制。

但无论如何,总会有人犯错误,而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会向前后环节蔓延。事实上,置身于复杂的交易网络中,每一个个体企业家都无法准确地计算风险,因而最终所达成的价格也不能反映真正的风险:价格总会有错误。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开始释放,变成危机。

信奉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家会说,危机正表明,市场的自我矫正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市场在清算那些犯了错误的企业家,把资源从他们手中转移到其他人手中。经理人失业、银行倒闭、基金易手,正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金融市场的萧条也正是对各种金融产品重新定价的过程。

问题在于,市场越复杂,各个市场、各种制度间的相互依赖性越高,单个一项错误对其他领域的冲击就会越大。这样,人们就很难冒险让市场自然地矫正和恢复,现代政治也使得政府不可能容忍市场也许是漫长的、痛苦的自我矫正过程。

于是就有了政府干预。二十世纪经济学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政府干预而展开的,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一些经济学曾经天真地相信,政府是全知全能的,所以,只要市场出问题就要求政府介入。另一些人却相信,不必政府干预,让市场自行恢复,因为,政府也会出错。现在看来,这种看法可能同样是天真的。

毫无疑问,政府和市场都会出错,也就是说,都可能失灵。病人固然生了病,而医生也同样会出错。但是,人们生病的时候,仍然会去找医生。因此,也许比较明智的思路,不是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思考另一个问题:政府与市场两者中间,能否形成分立与制衡关系,就像政府结构设计中的权力分立与制衡一样。当一个犯错的时候,另一个充当医生。政府犯错,市场(或者社会)去矫正。反过来,当市场在犯错误的时候,由政府去进行矫正。

诚然,政府与市场,每一个都有自身的逻辑、机理。因而,一个出问题,应当首先在自身框架内解决。市场出了问题,那就首先让市场机制自我矫正、恢复,而且,政府始终不应当试图抑制市场的这种自我疗救过程,政府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当以这种自我恢复机制发挥作用为基础。但这并不等于说,政府应当无所作为。既然我们养活了政府,那就应当在必要的时候让他们去做一些正确的事情。因而,重要的问题是,政府怎么样去帮助市场才最明智?(原题《相互矫正的政府与市场》)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秋风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