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没有土地 城市就不能发展的逻辑悖论
2008年12月11日 07:36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 【打印

作者:燕农

在国家万亿投资新政的刺激下,位于皖北的淮北市,从上到下正在全力加快项目建设的紧急部署,同时各类开发区也掀起了扩张热潮。“我们这边开过多次会议,一致的语调是,只要有人来投资,我就有土地。”淮北经开区的人士表示。国土资源部的官员表示,在这轮投资大潮中,要警惕开发区违法圈地、盲目扩张的苗头。(12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令人错愕的是,该地经开区在2004年即进入国土资源部的整顿视野,安徽省政府曾专门通报批评其违法供地、用地等问题,但调查组回京不久,经开区逆市扩张,进一步占用基本农田,此次又掀起了扩张热潮。更令人错愕的是,当地一些官员面对质疑却振振有词:“不搞开发区,地方怎么发展?”“地方经济要发展,就必然会占用土地,除非地方经济不发展了。”“虽然上面来查了,也被省里通报了,但我们不能不发展啊。”

观念偏执有时候比决策失误更为可怕。倚靠土地发展地方经济、“土地财政”支撑GDP的发展模式,已经被证明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是永恒的,土地是有限的,现在我们围绕土地谈发展,当基本农田开发殆尽的时候,或许我们只能谈生存———“没有土地不发展”显然存在着严重悖论。更为重要的是,围绕土地谈发展为发展埋下了两个致命“雷区”。

首先,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盛来运不久前指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传统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使我国农村的发展要素长期处于“净流出”状态,包括劳动力净流出、土地价值的流出和农村资金流出,加剧了城乡社会矛盾。围绕土地谈发展,短期内农民获得了土地补偿款,但长期看,在社会保障贫弱和劳动就业不具有足够竞争力的背景下,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将面临生存和发展压力,也将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可以想见的是,进一步拉大城乡贫富差距,不仅无法提振内需,也有悖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改革方向。

其次,我国“十五”期间耕地面积净减少了9240万亩,“十一五”规划确定5年内一定要守住耕地不少于18亿亩的土地红线,但是到2006年底,距离18亿亩的红线仅剩下了2700万亩,形势岌岌可危。正如有人大代表指出的:“从根本上说,18亿亩耕地保障的是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在国家万亿投资新政的刺激下,火线上马的地方项目所导致的新一轮圈地热潮,进一步逼近土地红线。民以食为天,当生存权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根本谈不上发展的问题了。

所以,在保增长扩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中,不只需要一些地方扭转“围绕土地谈发展”的观念,也需要针对新一轮刺激内需建设中的“井喷式”土地需求,出台特殊的土地使用紧缩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根本防止违法批地、用地反弹。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指出:“土地使用受到严峻考验,土地闸门也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这种形势下,不只考验着我们的调控能力,也考验着行政智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燕农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