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复杂环境下,老百姓捂紧钱袋也不坏
2008年10月21日 08:31华商报 】 【打印

提前一天公布的9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前三个季度的GDP增幅为9.9%%,比去年回落2.3个百分点,9月单月的增幅相对8月继续下降;CPI上涨4.6%%,依然接近全年预设的目标4.8%%。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最好和最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角色转换,确实让生活其间的老百姓,有点看不清道不明,更是摸不准,不知何从选择如何应对。

2007年下半年之前,中国经济维持了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美景,股市房市更是一股脑的疯涨;紧接着迅速转向,中国经济一头扎到高增长高通胀的通货膨胀趋势之中,忧虑之情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宏观调控紧随而至,股市开始上演下跌幅度超过70%%的过山车表演,房价也似乎像被勒住了的野马。

局面却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再次发生深刻变化。原本视为洪水猛兽的CPI算是勒住了缰绳,反映经济总量的GDP增速却也紧随着一路下跌,另一边则是股市依然跌跌不休似乎永不见底。

更为严峻的是,GDP增速的下降正在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外向型企业出口受阻,要么选择减产,要么关门大吉;中小民营企业在成本上升和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举步维艰地延续着香火,更多的人则在担忧着自己的明天。

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开始迅速地扩散和弥漫。在现代经济理论中,信心是影响消费和投资、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眼下的情况是,老百姓的信心正在一天一天的消退。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真的会传导到中国进而在中国上演吗?中国经济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吗?无论是基于现实的数据,还是出于对未来中国的分析,显然都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

中国这个位居全球前四名的庞大经济体,GDP依然保持着9%%以上的增长,中国的商业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长普遍超过70%%甚至110%%,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超过8%%,没有出现流动性危机的迹象;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没有任何会停滞的迹象,中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不会就此终止。

唯一让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当然,相比于华尔街和欧洲来说,中国的老百姓现在也许还根本用不着“恐惧”这个词。过度悲观的怀疑甚至恐惧,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

在这样一个复杂经济环境之下,中国的老百姓该如何选择?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待解的难题,而这个难题又不同于许三多 “活着有什么意义”之类的天问,它直接关系到你我他的日常生活。

在一个经济增速和物价增长双下滑的市场环境下,尽可能多的储备现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股神巴菲特坚持认为持有现金远不如低价买入股票,但寻常百姓没有股神的智慧,如果说在股神眼中持有现金肯定不是最优选择,那在寻常百姓的选择中,持有现金也肯定不是最坏的选择。

储备现金、减少或者彻底退出投资品市场、安心享受保证生活品质的消费、拒绝透支未来的按揭消费,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种类似于蟒蛇冬眠的状态也许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再需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候报春鸟开始啼鸣。(相关报道见A2版)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姜 锵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