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张俊良:曝光学术腐败咋像八卦新闻
2008年10月14日 09:31中国网 】 【打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杨帆近日被停职检查,一同受到处分的还有博士生导师金仁淑。金仁淑教授去年6月论文被认定抄袭。大多数人认为,举报者正是杨帆。外界传言,因两人的纠纷影响学校声誉,结果同等挨罚。而知情者分析,杨帆年初与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可能是被处分重要原因。(《北京晨报》10月13日)

在许多普通公众固有的认识中,著名大学的知名教授是何其耀眼的光环。然而,笔者第一次识得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大名却源自于几个月前一桩被众多公众热议的新闻事件。在新闻中,杨教授因为学生翘课大发脾气,然后愤而离开教室的女学生发生争执直至肢体冲突。事件发生之初,相信很多公众是将之视为八卦新闻准备一笑而过的。然而,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升级,该校的另一位教师因为质疑本校的教学体制,明确表态支持当事的学生而向校方提出辞职,从而让无数公众开始转向对国内高校教学体制弊端的热切关注和探讨。

不曾想到仅仅是几个月后,当时正气凛然的杨帆教授如今竟然因为涉嫌身陷学术腐败事件而遭到学校停职检查的处罚。在新闻中,公众最关心的当事人是否抄袭、造假还没有定论,事情的真相还有待记者及相关部门进一步的调查、核实,笔者从中却分明看到如今学术腐败事件被媒体曝光的频率似乎大有赶上娱乐明星的八卦被曝光的势头。由此暴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国内以众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为代表的学术界,正在为潜滋暗长却长期难以得到根除的学术腐败所深深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扩招向研究生层次的延伸,我国高校每年毕业的博士、硕士数量可谓是井喷式暴增,高学历人才储备单从数量上看足以傲视世界。各种媒体也经常适时的报道中国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上升到世界前列之类的好消息。这不免会给国人一种我国的学术和科技水平进步一日千里的美好感觉。然而,国内搞学术的人都心知肚明,国内数以千计的学术期刊出版后都只能放在书架上因无人问津而吃饱灰尘。国内的学术期刊早已成为学位和版面费的“交易场”,假如没有向那些所谓的核心期刊进贡不菲版面费,则论文无论如何也发表不了的。只要交了足够的钱,剽窃也好、造假也罢,再烂的水货论文也照发不误。正是这样的学术环境,才让那些热衷于搞剽窃和造假的学术投机分子大行其道,让那些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士徒唤奈何。

更让公众担忧和不满的是国内高校本身也不能出淤泥而不染。近年国内几所一流名校相继爆出教授剽窃学术论文的学术腐败事件,这无疑加剧了公众一贯以来对国内高校学术道德和原创能力的诟病和质疑。面对本单位爆出的学术腐败,是选择彻查到底以正学风,还是通过打压举报人企图家丑不外扬正是验证一所名校是否爱惜羽翼、是否视学术声誉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生死抉择。如果在这次学术腐败事件的处理中,上海交大继续如新闻中一般对举报按下不表,不但对这所名校的公众声誉和公信力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也不能给全国的纳税人一个满意的交待。

其实,治理学术腐败的办法并不复杂。其一便是要打破政府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垄断。其二要斩断公共财政对学术期刊的经济和行政支持。让市场淘汰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几乎没有读者的核心期刊,让读者来选择真正有学术精神的权威期刊。其三是在社会范围内破除以论文数量评定人才的不正常观念。大学、科研机构、单位的学位授予、职称论文质量评定委托第三方的独立学术委员会进行,让那些单位自设的学位、职称的授予和发表论文挂钩的规定失去生存的土壤。 但是,在学术腐败几成一种风尚的社会环境下,要彻底整治、清除学术腐败,前景绝对难言乐观。如果国内学术界不能知耻后勇,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清除学术腐败。则媒体将著名高校知名教授当八卦来报道的闹剧将会不断的上演下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俊良   编辑: 张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一热点图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