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美国世纪大救援为何曲高和寡
2008年09月24日 08:35新闻晨报 】 【打印

作者:陶短房

上周末美国财长保尔森可谓最忙碌的人,以至于《洛杉矶时报》总结他为一周媒体出镜率最高的人物。这当然是因为他那个堪称“世纪大救援”的7000亿美元平准基金救市计划。

由于美国经济本身建立在高赤字、高负债的“信用经济”基础上,华尔街金融体系一旦崩溃,整个美国的经济乃至政府运作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被次贷风波贬值成一堆废纸的大量金融衍生产品盘根错节,将一连串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牵扯其中,非大量注资、将那些“死债券”盘活成流动资金,则这些金融机构很难自拔,正因此,美国政府才在斟酌再三后重磅出击。不仅如此,保尔森还在上周末呼吁G7其他成员效仿美国,共同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

然而也许令美国政府和保尔森始料不及的是,各方面的反应相当冷淡。

各国央行虽然唱了几句“共同应对挑战”的高调,但对于实质性的注资问题,迄今却只有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拿出不多的一点点钱“应卯”,其他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加拿大财长弗莱厄蒂和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干脆明确表态,不会参加或采取类似美国的行动。

国外如此,国内也如此。当地时间9月22日晚,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谢尔比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向国内银行提供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理由是这项计划既不可行也不全面,而且用纳税人的钱来检验一个草率决定是“愚蠢”的,据悉他的观点得到许多议员的支持和附和。

保尔森意在挽救金融危局的金融干预计划,缘何在国内外都这般“曲高和寡”?

对于各国政府和央行而言,一方面,华尔街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以及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意义,都令他们不能对华尔街金融风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正如施泰因布吕克所言,保尔森呼吁各国效仿美国,实质上是希望各国出钱,分摊美国自己惹出的金融麻烦,他们当然不情不愿。虽然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但各国情况毕竟都不相同,大部分G7成员国的金融体系并不像美国那样充斥着大量衍生产品,金融基石远较美国牢固,如加拿大《金融邮报》22日的报道就称,美国采取平准基金救市的措施,是因为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而言,不良资产影响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是最致命的威胁,但加拿大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加总理哈珀就敢于公开宣称,加拿大“没必要”照保尔森说的去做。

对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家和普通民众而言,华尔街大亨们在金融市场火爆时意气风发,独享丰厚利润,如今弄得一屁股债,却要拿老百姓的税款救命,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不仅如此,保尔森的平准基金刚刚宣布,华尔街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高盛和大摩,便双双宣布转型为商业银行,并迅速获准,如此它们便可突击搭上平准基金的末班车而坐享担保,这自然让不满的声音变得更响亮。今年是大选年,选民的声音本就被无限放大,不论是议员还是两位总统候选人,都无法对这些民意置若罔闻。麦凯恩在两房救市后公开表示希望“下不为例”,就是明显的例子。

必须指出,国际也好,国内也好,不以为然的主要是“政府注资”,而非政府干预本身。不论弗莱厄蒂还是施泰因布吕克都表示各国政府和央行应加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监管,声称“下不为例”的麦凯恩和一直避免对平准基金作直接评论的奥巴马尽管对如何监管观点不一,但都同意“应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就连公开对保尔森计划唱反调的议员们也表示,应“全面检查政府调控金融的职能”,不但要监督金融,还要对政府的金融监督机制本身加以监督。

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了这样一个道理:各方面都希望解决金融危机,消除这一危机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但又不希望为此付出过高的代价。如今华尔街风声鹤唳,美国金融大厦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岌岌可危,各方面在磨合之后,应能本着“共患难”的精神,寻得一条折衷的救市道路,但一旦危机暂时缓和,各方利益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让分歧进一步扩大化,并最终构成对美国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认识、反思,甚至重塑。(作者为旅加拿大学者)

更多相关评论:

今日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百年一遇危机对美元地位的影响

美救市已诠释美式市场经济理论遭遇新问题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陶短房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