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安替:陈水扁洗钱背后的政治秘密
2008年09月09日 12:08南方网 】 【打印

陈水扁洗钱案发,正好让台湾泛蓝群众所怀疑的传闻都似乎一一应验,真相简直比电影都精彩。不过即便有心理准备,读者也不禁会问:华人民主怎么走到了今天?台湾怎么会出现一个像陈水扁这样大起大落的政治领袖?

但仔细分析阿扁所涉巨款,无论是如他所说是选举捐献余款(部分已经捐给民进党),还是如泛蓝指称的那样是二次金改的权钱交易,都是基于一个政治模式:陈水扁利用手中占有的中央资源,分发钱财给党内参选人员,以获得党内各派的忠诚,或者向各大财团企业主索取,换得对他们的中央政策支持。这种民选政党中央一级和党内或者地方派系、各金主的权钱交换,在政治上叫做“庇护(patronage)和分赃(spoil)”,而在中国,要追溯到北洋政府。黎安友、张朋园、陈明通对北洋、国民党在大陆、国民党在台湾的“庇护-分赃”体系有过精辟研究。

袁世凯称帝失败,北洋政府再开国会,民主选举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再篡权的军阀也要用选票来获得权力,段祺瑞、徐树铮组成“安福系”,通过无所不用其极的贿选,来保证自己的人把持国会。是很肮脏,但贿选要比暴力更不坏。后来,国民党掌权,在训政和抗日期间选举暂停,战后终再开国会。但狭隘的国民党,为了排斥共产党和第三势力加入国会,不但贿选,而且控制提名,甚至干脆否定选举结果,最终失去大陆也是咎由自取。两蒋在台湾时期,充分发挥“庇护-分赃”的功效,用党产和党国权位来换取各个党内派系和地方派系对中央的效忠。

1979年元月,美国和台湾“断交”,蒋经国认为,台湾如果要想不被美国抛弃,唯一的可能是走向民主,成为一颗有用的战略棋子。因此从1980年美丽岛案公开审理、不判死刑开始,台湾不回头地迈向了民主。虽从党国体制演化成民主议会体制,但后面支持的金钱和动员政治机制,依然是这套“庇护-分赃”系统。开民主风气的李登辉,直接默许黑金政治,吸纳地方派系入党竞选议员,才在完全不占据民主道义资源的情况下,让国民党政权得以苟活。

在民进党获得政权之前,党内派系主要以政治理念和形成团体区分,真正出钱支持尚无执政希望的民进党的金主,实在是坚定的“台独”支持者。2000年,因为国民党的分裂,民进党意外获得政权,也就立刻掌握了中央资源和献金渠道,各路金主也视献金为政治投资。陈水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削弱已有的按照理念结合的党内派系,而回归传统的“庇护-分赃”模式。民进党刚刚承认党的确收取了陈水扁3.9亿台币,而几乎每个民进党政治人物都在竞选时期收取了陈水扁的钱。事实上,可以肯定的是,陈水扁涉及洗钱的巨款,肯定大部分来自企业和商贾捐献,但由于台湾政治献金法不严格、不明财产立法又不能追溯,只要企业主自己不承认,寻找可以治陈水扁贪污罪的“对价关系”,几乎不可能。

金钱是政治的奶水。只要一天国民党的党产还在,要想严办民进党涉及政治献金或者企业捐献的丑闻,都没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实际上,一个有党产的党,在需要金钱运作的民主政治中,对其他党是相当不公平的。而且现在开始过分严格政治献金,就等于断了其他政党的活路。这就和带资承包的建筑商一样,总比对手更能得到投资人的信任。

严格意义上说,完全消除“庇护-分赃”现象是不可能的,所谓政治献金,其实就是合法化、程度不大的“庇护-分赃”,因为的确民主政治由捐献给养,要比从党产给养公正得多。问题是如何法治化政治献金、如何防止官员个人获利。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就是公开化献金过程,把所有的对价关系摆在桌面上,让政治家的私下庇护变成公开的承诺,这样让选民尽可能地知道,他们选的人,是要为哪些利益阶层服务的。

但在当今蓝绿对立、国民党党产还在的台湾社会,现实地而不是道德地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土壤尚未存在。很可能,陈水扁会最终脱罪,民进党无法摆脱历史包袱,理想的两党制还是一个遥远的民主梦。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安替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