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东莞发红包?低保穿了回“马甲”罢了
2008年06月26日 09:04荆楚网 】 【打印

政府给市民发红包这档子事,本来是不敢想的。别看新加坡、澳门分红咱看得眼馋,人大代表建议“全国人民发一千”也闹得挺欢,但多数国人还是觉得:这事恐怕真就是人家弄得,咱们弄不得。一来咱人口太多,一人一块还得13亿;二来咱财政不富裕,有点积累就嚷嚷着分钱,还奔不奔小康了?但突然闻听东莞市要派发千元大红包的时候,平静的心难免要动一下子:难道……这事……我们……也弄得?

据报道,广东东莞市财政将拿出逾1。2亿元向12。2万低收入户籍人员发放红包,以减轻CPI上涨给市民造成的影响。被列入发放范围的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弃婴、低保边缘户等七类人群,发放标准为每人1000元。(6月25日《南方日报》)

这事此前嚷嚷过,没想到真的弄成了。但仔细咂摸咂摸:此红包与武林中传说的彼红包似乎不一样呀?不管是新加坡还是澳门,都是面向全体市民,人人有份;而东莞现在搞的,却是只给占小部分的“七类人群”,绝大多数市民还是干瞪眼,边边站,甚至据说为了争夺“低保边缘户”的资格大打出手。再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哪里是什么给市民发红包,分明是搞了一次临时性低保补贴嘛!小样,低保穿上了“红包”的马甲,就不认识你啦?

耐人寻味的是,原本普普通通的低保补贴,为啥一旦穿上了“派发红包”这个马甲,摇身一变,就能够“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了?被好评的是什么?是这个马甲穿得漂亮,还是“低保补贴抵御通胀压力”的肉瓤子长得动人?

要我说,除了马甲有噱头,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社会底层需要加强财政帮扶的民意诉求。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地区的低保水平是很低的,虽然财政收入连年增加,GDP两位数增长,但一来穷日子过惯了,二来这工程那项目花大钱的地方太多,很多政府部门是不舍得把有限的人民币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保底”中来的。整体而言,各地经济发展的步子都很大,在提高低保水平、增强福利保障方面,步子却跟小脚老太太有一比。在物价攀升、通膨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低收入人群承受了很重的生活压力,并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怎么办?按照理论家的套路,应该把低保补贴的“水涨船高”制度性规定下来。比如,将地方GDP增长水平与用在社会福利保障上的资金挂钩,建立“递涨”机制啦;建立地方人均收入水平与“低保线”联系啦。招数很多,箭靶子只有一个:让福利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而增长,让低保补贴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而增加。这才是靠谱的办法,免得一个低保线确定下来,“稳定”好多年。在物价上涨面前,这种“稳定”其实就是退步。

问题是,这么个科学关联的机制还没搞出来嘛,甚至也没看出有多少地方政府有积极建立的意思。既然讲科学的办法不敢奢望,那还不如不讲科学,来个一次性红包也算实惠了。捡到篮子都是菜,发总比不发好嘛,焉有不拍巴掌跺脚热烈欢迎的道理?

红包虽然红,却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一是发不发没个准,好像跟经济水平无关,只跟领导心情有关——— 领导很热心,这事就有戏;领导不热心,富得流油也没台子唱。二是红包虽然也算不小,但毕竟是“一锤子买卖”,经不住花呀,花完了咋办?下次的红包在哪里?现在穿着“马甲”热热闹闹,回头马甲脱了,找谁要钱买馍去?

马甲光鲜好看,还得能够好穿、常穿。任何一个政府,既要善于把握民意,通过临时措施为民众解燃眉之急,更要善于用稳固的制度机制,让民众免去长期的“燃眉之扰”。所以,东莞“发红包”就像一个行为艺术,把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与诉求再次曝光于公众面前,但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不能都靠“发红包”。希望能藉此刺激更多的地方领导,在民本意识下,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底层群众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给老百姓花钱,下手就要“狠一点”,最好是马甲、棉袄一块给!

稿源: 华商网-华商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毕诗成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