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向低收入者发红包的文明导向和民生作为
2008年06月26日 08:27红网 】 【打印

5月1日东莞拟向市民发红包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记者从24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获悉,市财政将拿出逾1.2亿元向12.2万低收入户籍人员发放红包(6月25日《南方日报》)。

在我眼中,虽然和谐社会说白了就是,公民通过公平竞争、自由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进而呈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愿景。然而,和谐社会图景又不止于此一隅。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客观成因和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差异性,贫富落差强弱分野不可避免,上述图景往往只是一种人类自觉或不自觉追求的美好愿景。也就是说,现实中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不尽和谐甚至不和谐的图景,相对于富人精英等强势群体,由于地域、就业、生理、技能等差异等原因而导致失业不能自食其力的弱势群体客观存在,他们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救助。为了实现和谐或相对和谐,文明社会法治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伸出有形援手加以干预。6月初,东莞红包发放方案出笼。被列入此次临时生活补贴发放范围的七类人群是:低保对象、五保户、非低保对象的优抚对象、非低保对象的一至四级残疾人、弃婴、已治愈的麻风病人和低保边缘户(即家庭人均收入为401-600元的人员),发放标准为每人1000元。和此前的“临时价格补贴”相比,此次“临时生活补贴”覆盖范围更广,除了低保户、五保户外,非低保对象中的一至四级残疾人、低保边缘户也被首次列入补贴范围。因此我认为,东莞向低收入人员发红包彰显了现代政府的施政智慧和文明导向。

在我眼中,东莞向低收入人员发红包之举还是一种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积极民生作为。从理论上讲,现下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然而,时下不少地方政府依然面临如是困局,在就业形势严峻、CPI高企高走的严峻情势下,设若什么都按现成政策按部就班被动消极地去实施救助,往往效率低下甚至杯水车薪或远水不解近渴,须要政府急中生智用特殊办法解决特殊问题。比如向低收入人员发红包就是急中生智立竿见影之举,虽属无有现规先例的“吃一个吃螃蟹”,但却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地解决了近切的民生实际问题,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关注民生的施政善意和物质实惠。换言之,政府向低收入人员发红包比官员说一千句“关注民生”好,比官员喊一万句“和谐社会”强。作如是观,我把东莞向低收入人员发红包之举看成是一种积极靠实的民生作为。

我注意到,刘志庚书记曾在4月底一次座谈会上说,受澳门为市民发红利的做法启发,打算给市民发放补贴,以减轻CPI上涨给市民造成的影响。他说,这叫“临时生活补贴”。也就是说,东莞做法并非自身独创,而是借鉴境外成功经验的结果,是对先进成熟做法大胆果断“拿来”为我所用的产物。换言之,是解放思想思维开放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做法无异于为别地打开了因应当下CPI高涨引发民怨的一条新思路,让面临同样民生困境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的官员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当然,话说回头,向低收入人员发红包究竟好不好,还要看民意反应和社会反响。刘志庚证实,“此举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我想,这也等于是为我的观点作了最好的佐证和注脚。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陈庆贵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