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铁矿石价格协议是不折不扣的城下之盟
2008年06月25日 08:35新京报 】 【打印

6月23日,作为中国钢厂铁矿石谈判代表的宝钢集团突然宣布,和澳洲力拓“成功”达成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接受幅度最高达96.5%的涨价要求(相关报道见本报B03版)。

尽管宝钢方面也屡屡放出“涨价幅度未出乎预料”等显示谈判成功的信息,并称结果是“双方都可接受”的,应该“得到市场和业界的理解”,但事实是冷冰冰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在当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宝钢最迟在“下周一”(即6月30日)接受上调;当天即达成了最后协议。由此不难看出,这一协议是不折不扣的城下之盟。

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行业粗钢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53个百分点;高炉生铁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9.42个百分点;但同期铁矿石进口则达到19235万吨,同比增长19.55%。由此不难看出,钢铁产业在有关方面“降温”的一再呼吁下仍不断扩大产能,但势头已大为减弱,而铁矿石进口的势头反倒一浪高过一浪,完全和国内产业需求背道而驰。这背后,是地方政府重复建设和某些巨头囤积居奇的身影。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截至5月15日,中国港口铁矿石存量达到7922万吨,比年初增加50%以上,而1-4月铁矿石总消耗仅350万吨,连存量的零头都不到。这不仅造成港口积压,加剧铁矿石价格上涨,更连带哄抬了矿石海运运价。显然,囤积的目的不在于保证生产,而在于囤积居奇。

针对此,有关方面一再强化进口许可证制度管理,将允许进口企业减少至112家,并建立了谈判委托制度,但铁矿石价格恰恰在这一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水涨船高,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一些拥有许可证的企业出于私利,利用手头的权力为没有资质的企业提供代理,收取代理费;小型钢企实质上仍在参与谈判,只是最后“过一道手”,这自然又增加了成本开销。至于拥有许可证的大型企业倒卖协议矿,更是公开的秘密。

更危险的是,此次逼宫的是力拓和必和必拓,最终宝钢仅和力拓成交,而必和必拓的谈判仍留了条尾巴。这是因为前者大部分合约6月30日到期,后者则在9月,如果这种因自身因素人为造成的铁矿石供求矛盾“虚火”不除,这种“友好协商”后的城下之盟,怕是要一签再签,然后再由钢铁厂方面转嫁给国内“市场和业界”。

留给中方的时间并不多。一方面必和必拓箭在弦上,另一方面已过年中,明年的谈判又迫在眉睫。不仅如此,在钢铁出口方面,中方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已开始对中国各类钢制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欧盟甚至印度、墨西哥,都已经或曾经展开类似调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再不痛下决心,彻底打破目前“自己给自己制造涨价机会”的怪圈,后果不堪设想。

更多“铁矿石协议”评论:

摆脱铁矿石定价宿命刻不容缓

铁矿石超量进口是“虚假需求”在作怪

传统铁矿石定价体系名存实亡

铁矿石价格协议将给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铁矿石谈判价对后市影响有限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白用夏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