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从激情救灾到理性救灾:浙商好样的
2008年05月23日 10:01红网 】 【打印

5月21日,浙江广厦集团组织的100支建筑施工突击队已飞赴灾区,他们将为灾民迅速抢建1000间抗震简易住房和200个抗震简易教室,并将与金成集团联手在三年内集中为灾区培养3000名具有劳动技能的创业人才,用创业来带动灾区的重建工作。同日,通策集团总经理吕建明向众多民营企业家提出了建设“浙川家园”的提议,该“家园”是一个包括居民居住、购物、教育、工作以及现代农业生产和工业基地在内的综合性新型城镇,其中仅居民住房面积就达15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农民1500户。颐高集团总裁翁南道建议尽快恢复灾区的市场经营场所,他表示要带领协会成员一道对口援建灾区30个专业农贸市场,保证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5月22日《现代金报》)

3天的哀悼日已经过去,各大纸质媒体和网络的页面又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随着“5.12”这一日子渐行渐远,来自灾区的悲情消息已不如当初那样刺激公众的神经,因而随着赈灾热情的逐渐减弱,捐款数目将会随之降低。而事实上,抗震救灾是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我们发扬持久战斗的精神,从激情救灾过渡到理性救灾。这次,又是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们率先完成了这一过渡。

从上述援助项目可知,这已经不是捐款数目多少的问题,——虽然在川的浙企约损失了200多亿,但浙商仍在灾后的第一时间捐助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而是着眼于长远,发挥各企业的特长,运用自己的优势对灾区实行对口支援,以保证灾区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俗话说,送佛送到西天,帮人帮到底,这需要帮人者有更大的爱心、更强的责任心和更持久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灾区人民来说,他们更需要这种实实在在的、帮人帮到底的理性救援。

浙商不愧是浙商,他们不但有扶危济困的热血情怀,更有在商海中历练出来的冷静、理性和精明,他们着眼长远,深谋远虑,不但考虑到了眼前的救急,而且还规划好了灾区未来建设的蓝图。如说广厦集团组建100支建筑施工突击队赶赴灾区,为灾民抢建1000间抗震简易住房和200个抗震简易教室,是人们能够想得到的话,那从现在开始就着手为灾区培养3000名具有劳动技能的创业人才,则不能不说是超前思维了。同样,杭州三替集团总经理陶晓莺提出,结合三替的优势,免费为灾区提供技工技能培训,同时集团每年将为2000名灾区外出打工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劳动规范培训,并安排就业,也是一种超前谋划。

就像我们不能指望热血能够救灾一样,我们也不能指望靠激情组织起来的救灾力量能够长久发挥作用,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和企业的实力,来完成灾区的重建工作。捐款热潮迟早要退去,志愿者也将逐渐撤离灾区,救援物资也不能长久维持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但灾区重建的任务只会越来越重,灾区对社会各界的救助愿望依然迫切,这样,就尤其需要有良知、敢担当的企业家挺身而出,承担起灾区重建的责任。因为企业有综合优势,既有资金实力,又有技术优势,还具有招工条件,可以承担起灾区重建的多重任务。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浙商已经开始自觉担当起了这一历史重任,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提供了榜样,希望各地的企业家们向他们学习,尽快承担起理性救灾的责任,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发展生产、恢复社会秩序贡献一份力量。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学进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