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给捐善款者发封回信
2008年05月23日 08:46新京报 】 【打印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救援信息的及时透明,引发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强烈的人道情怀和拯救生命的良知。也因此,这次赈灾捐款数额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地震发生10日后就达到214.16亿元。

善款使用如何做到公开透明是目前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慈善组织做到账目公开和捐款去向明确,捐款接受者做到每分钱都用得天地良心,既是基本的法理要求,也是慈善事业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那么,如果问一个曾经捐过善款的普通公民“你收到过善款使用的回馈吗”?不怎么乐观的回答中显现出慈善制度的某些缺憾。

笔者曾在英国参加过善款募集活动,慈善机构发动群众的方式很有特色,先公布活动方案,让热心人报名作为募捐组织者。组织者从周围的朋友和认识的人中募集资金,登记好捐款数量和联系地址,然后参加一项由慈善机构组织的十公里的走路活动,也就是说组织者以走路为代价来换取周围亲朋的捐款。不久,所有捐款者都会收到慈善机构的一封回信,明细你捐了多少,整个活动捐了多少钱,这些善款捐赠给了哪个机构,要做什么事,自己提留了多少钱维持机构运作。

几个月后,每个捐款者又收到善款接受者———一个白血病研究所的一封信,明细从慈善机构获得多少款项,这些款项多少用来买研究资料,多少用来购买仪器,多少用来补助研究者的工资,对捐款者的善行表示感谢。这一系列体面的做法背后,是严格的监管制度,每一环节有疑问都可以查证。

中国的慈善事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除了伦理道德的制约外,需要更坚实的法制保障。如果对于捐款数目的多少和去向,募捐者得不到具体详实的信息,必然会担心钱是不是用到了实处。而慈善事业以严格的制度为依据,虽然显得繁琐,却也能让施善者放心,受捐者不敢乱花钱。

抗震救灾的路还很长,需要大众伸出援助之手的事还很多,那么,慈善机构是否可以给已经捐款的个人、企业和机构都发封回信,告诉善款到哪里了?受捐者也是否给施善者写封回信,告诉善款使用的细节和对施善者表示感谢?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