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涵
“汶川地震受害者援助基金会”实质上是一种灾后重建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弥补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让民间救灾摆脱短期化,得以“进行到底”。
汶川地震导致近两万同胞不幸殒命,无数生机勃勃的家园瞬间沦为人间炼狱。面对此情此景,国人被深深震撼,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悲悯与爱在刹那间被唤醒,催生出一场空前浩大的民间慈善热潮。
企业、民众的慷慨解囊,集举国之力援助灾区,固然令人感动。但也须冷静地看到,这一波捐助潮只能是雪中送炭,对于受害民众震后的长远生活,难有太大助益。
具体而言,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或变为单亲家庭的孩子,那些失去子女的老人,那些失去壮劳力的家庭以及无数因地震导致伤残的人们,他们的未来令人担忧。倘若他们今后处于孤立无援、自生自灭的状态,那这一群体将遭受地震之后的“二次伤害”。
须知,政府救灾主要目标是抢救生还者,恢复灾区秩序,再“远”一点则是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换句话说,政府可以帮助灾民把住宅、学校、医院等重建起来,给灾民提供临时救助款,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资金,而对于以上提到的弱势人群的长久生活保障,则难以顾及。实际上我国目前的社保体系还很薄弱,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较窄,因此,许多人道灾难受害者的长期生活保障一直是个难题。
汶川地震震撼人心,从现在到以后的一段时期,我们肯定会惦记着灾区的人们,可这段时期过了以后该怎么办呢?如何一如既往帮助他们,使所有孤苦伶仃的孩子,无助的老人、破碎的家庭、伤残的人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呢?
据报道,地震受害者长期生活保障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中国人寿表示将设立“国寿慈善基金会”,承担所有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成长至18周岁的相关费用。但很明显,“国寿慈善基金会”只针对孤儿,覆盖对象很少。我呼吁,更多的企业家们站出来,共同出资建立“汶川地震受害者援助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应被允许向海内外广泛募款。
“汶川地震受害者援助基金会”的主要功能,应是为所有在汶川地震中受害的生还者及其家庭,提供援助,如日常生活的开支,疾病治疗的费用,就业、创业的帮助等等,总之,就是要为这些人群提供长期乃至一辈子的照顾,让孩子在关爱下快乐成长,让老人的晚年避免贫病交加,让失去壮劳力的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让所有伤残的人们幸福终老一生。
可见,“汶川地震受害者援助基金会”实质上是一种灾后重建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弥补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让民间救灾摆脱短期化,得以“进行到底”。同时,“汶川地震受害者援助基金会”本身,也极具纪念意义,它犹如一个活的纪念碑,今后将时时警示着我们。
我呼吁,有爱心的企业家们应行动起来,筹划建立“汶川地震受害者援助基金会”。同时,对于救灾,政府和公众除了着眼当下,还应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许地震受害者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韩涵(北京 媒体从业者)
作者:
韩涵
编辑: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