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新闻人是托举生命的另一条肩膀
2008年05月16日 08:43新京报 】 【打印

作者:周庆安

之所以新闻人冲在地震灾区的最前沿,因为他们的笔和镜头,也是挽救生命的战斗工具。

在汶川大地震一线,我们看到了许多活跃的新闻人的身影,他们是另一支抗震救灾的“先遣队”。当军人在新闻人的镜头前托举生命的时候,灾区的第一手报道,第一张图片都是从新闻人手中发出。

面对惨痛灾情,中国新闻人正在充当托举生命的“另一条肩膀”的角色。

此次报道,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表现可圈可点。比如央视第一时间把镜头对准震后的废墟,中断正常节目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现场直播,此举可能刷新中国公共传媒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模式,其突破意义显而易见。而同样,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国内许多媒体,都不惜版面,报道地震现场,宣传民众爱心,显示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同样,屡见新闻人踏泥泞,攀山崖,奔波于废墟之上,辗转于震区之间,为灾区的讯息不因道路、通讯的中断而出现真空,见证着中国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和铁肩道义。至于央视主持人报道灾情时几度哽咽,乃至潸然泪下,也从某个角度揭示了新闻人的悲悯情怀。

托举生命,意味着新闻人在特殊的自然灾害面前,承担了多种社会使命。一方面,新闻人是政府信息和公众需求之间的重要桥梁,自地震发生后,各种消息此起彼伏,各地群众对灾区的关注和对救灾工作的关心溢于言表。这时候,充分的报道和第一手的新闻,就是传递信息,化解担忧的最好良方。之所以各个媒体的记者冲在地震灾区的最前沿,因为他们的笔和镜头,也是挽救生命的战斗工具。

另一方面,新闻人又要做社会动员的重要舆论推手。此次汶川地震之后第二天,中国的部分主要媒体就向全国各地民众发出了行动起来,支援灾区的号召,更在后来提供了各种支援渠道。从5月13日开始,人们可以在街头的献血车前看到排起长队的人群。这种我们曾经极度渴望,也曾经担忧失却的画面,自觉地出现在2008年中国最困难的时刻,实际上不仅是舆论动员的效果,也是媒体对灾区情况报道所激发的民族意志。更遑论有许多媒体的记者在采访的同时,也加入到救灾队伍中间,亲手搬开那些石块、预制板。

有担道义的铁肩,才有著文章的妙手。汶川大地震,同样是考察中国新闻人使命感和荣誉感的历史契机。我们见到了不少媒体拿出版面向遇难者致哀,也看到了不少电视媒体为此停播了娱乐节目。如果说新闻人是一个职业群体的话,那么在突发灾害的报道中,这个职业群体表现出了自觉的社会担当,也表现出应有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当然,从职业群体的角度说,这次灾情是我们新闻人的试金石。

“5·12”汶川大地震,无论从伤亡人数还是造成的情感伤害来说,都无疑是一次国殇。对于全民族的伤痛,新闻人自然首当其冲,品尝肌肤之痛。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得足够好,就是因为他们离现场足够近。新闻人都知道一句话,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章。那么这一章除了撰写惨烈、团结、迅速之外,还要记录新闻人的一举一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相信新闻人能够做得更好。

□周庆安(北京 学者)

四川大地震今日评论集 让我们一起为灾区祈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周庆安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