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不远的成都市等地也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做了救援批示,当天召开并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温家宝总理也担任抗震救灾总指挥,已亲赴地震重灾区,指挥救灾工作。温总理在飞机上发表讲话,首先强调了“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念和勇气!”人们在遇到风险和困难面前,必须有沉着冷静的精神状态,才可能战胜困难。毛主席有一段经典论述:“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在大难来临之际,有的人颓废,有的人奋起,关键是取决人们面对磨难的心态,在困难面前就能从容对待,泰然处置,保持镇定情绪,是能不能战胜困难的一个关键心理条件。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曾经指出:“重要的不是环境,一切问题均在你自身的内部。当遇上某种邪恶时,是和邪恶妥协、堕落下去呢?还是相反,把这种烦闷作为巨大的成长和幸福的跳跃台呢?不管怎样,一个人必须具备将一切环境当作磨练自己、锻炼自己走向人的完成之路的场所才行。只有当一个人敢于面对‘苦恼’和‘命运’,敢于向自身搏斗,进行挑战的时候,‘胸中的珠玉’才会得到研磨,自身的人生才会开辟出坚实的道路。”
池田大作的这一思想,不仅包括了那句老话:你不能改变环境,你就改变自己!而且暗喻了这样一层意思:困难是上天给你送来磨练你的意志的礼物!你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意志。在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前,就能以积极心态乐观对待磨难。所以温总理强调:最重要是要镇定!今年,我国人民也要善于将磨难的挑战变为促进发展的动力。
在当前的困难面前,要保持镇定情绪,就要对目前的灾难有个全面的认识。看到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困难过后是大好事。2008年,中国要首次举办奥运会,百年圆梦,这是一件从未经历的大好事,如不给中国人某些磨难,似乎老天爷都不甘心!所以年初就来了一场暴风雪,现在又来一场大地震。真可谓好事多磨!再加上今年西方某些帝国主义老爷收买“藏独”分子搞“3·14”等打、砸、抢、烧事件,天灾与人祸都到了。
好事多磨,多难兴邦!抗震救灾的实践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素质。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心态,我观看有关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时非常激动,就像年初观看抗击暴风雪的电视报道那样,在沉重的心情中,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振奋感,这当然不是对受灾人民和地区幸灾乐祸,而是感到只有看了这样的报道,才能明白,什么叫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也只有看这样的报道,才使人们感到,我们是在打一场必胜的人民战争。我们这一代人也没有经过战争年代,没有感受过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的各大战役的宏大场面。但是,我总觉得,现在的抗震救灾有某种类似于当年大战役的场面。党中央的指挥是那样的坚定果敢,沉着冷静;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是那样的英勇顽强,那样地为了救灾奋勇挺进,连夜赶到震灾中心,由于地势险要,空降有危险,4千多名空降兵官兵在奔赴灾区时,人人都写了遗书;灾区人民是那样顾全大局,积极配合,灾区中的各种医院都在超负荷运转;全国人民是那样的齐心协力,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么多的普通老百姓都那样自觉自愿地加入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之中,捐款、献血出现人潮涌动的现象,人人无私奉献,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所有的报道都使人感动和振奋。而这些是在平时看不到的!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一些小青年也盯住电视机看抗震救灾的新闻,并且在网上发帖子支持救灾、捐款。其中有的小朋友过去认为我们这辈人对自己的信念太执拗,只会讲大道理,已经过时了。看了救灾消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一心想着人民,一切为了群众。看来,最好的教育还是事实本身!这些过去被我们看来是“垮掉的一代”,不愿意听大道理的青少年也被我们党领导军民抗震救灾的伟大壮举所感动。
在今年初抗击暴风雪的斗争中,我由于严重的疾病,差点一命呜呼,但是,我正是通过电视报道,感到自己虽然力不从心,无法参加战斗,却通过电视报道融入整个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之中,成为万众一心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感谢暴风雪》的文章,谈自己对抗冰雪的感想。这一次抗震救灾同样如此。我想,许多人可能跟我有同感,全国人民通过电视报道汇成一种万众一心的状态之中。因此,在感恩中,也包括感谢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人民搭了个抗灾的大戏台!
中国人历来讲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笔者在暴风雪后用此言鼓舞自己,现在又用这句话为四川汶川等地的受灾群众表示祈福!为我们中华民族多难兴邦而祈福!历经了这些磨难,中华复兴大业的道路就更加畅通。北京奥运会也一定会办得更好!我是一个忧患意识比较重的人,近年来一直感到中国人的心态越来越浮躁,今年经受了若干磨难后,感觉反而安定了,隐隐约约感到,正是由于这些天灾人祸的苦难的磨砺,使中国人民更加成熟起来,某些头脑过热的人可以冷静下来,不再妄自尊大,沾沾自喜于已有成就,增加一些忧患意识;也使另外一些人克服自己的软弱性格,更加坚强地面对各种各样的磨难困苦。以后的奥运会之路,可能会更顺了!
作者:
史南飞
编辑: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