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地震之后,析辨网上三种谬断
2008年05月13日 09:08东北网 】 【打印

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M7.8级地震,包括北京、上海、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全国各省市均有震感。截止12日21时,受地震影响,四川北川县估计死亡人数达3000至5000人,受伤者1万人。

网络上绝大多数网民在为灾区同胞的平安祈祷,体现浓浓的同胞亲情。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流传着3种不同思路,笔者整理出来逐条析辨,供大家讨论:

1,2008年是灾年。有人直观的串联今年的南方大雪、火车事故及这次四川地震,有人说“逢8逢9”“逢子逢丑”之类的迷信言说,也有人联系经济物价、股市震荡、甚至是中法交恶,我很佩服一些网友的想象力,也能理解大家在面对一连串不顺和困难时的自然联想,但在新灾刚生、科学昌明的今天这样的言论实在是于事无补、于国无益。就在不久前,缅甸刚遭遇风暴,美国依旧龙卷风肆虐,次贷危机让美国陷入衰退,日本刚刚结束长达10余年的经济衰弱期,若是这样,每个国家、每年都有理由是“灾年”。我们应该知道,天灾也好,人祸也罢,经济现象也罢,存在规律,存在因果,但不存在唐突的“唯心”。奥运在即,中华屡受考验,我们需要的是众志成城,而绝不是妖言惑众。

2,地震预警在哪里?地震发生后,很多人质疑地震前是否有预警?为什么没有预警?科学前进阶段告诉我们,目前科技能力下,气象的预报的水平是“长期不准短期准”,而地震预报恰恰相反“短期不准长期准”。就是说,我们可能在几个月或几年前预判出某个地域可能会发生地震,但不代表我们一定能准确预报日期和地点,这是科学发展阶段的限制。也有人质疑就算仔细观察动物也可以做到预警,但我们要考虑动物的活动会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为一旦预警必然造成恐慌,而动物的反映又不足以判断震点。

3,信息不畅和应急反应慢。灾区信息不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地震震级高,通讯设施被毁坏完全可以理解。同时周边地区电话问候量加大,人员外部疏散使大量固定电话打不通也属情有可原。至于说应急反应慢,则实在说不过去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面对震幅波及10余省份的大地震,国家各级部门迅速做出反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迅急飞往灾区;国家地震局约180人救险队已经赶赴灾区;成都军区已经派队伍前往灾区救援;国家财政、民政、救灾司各部门都紧急运转,奔赴灾区一线了解情况,布置救灾任务。如何还能说出一个“慢”字?

地震过后,大家在为灾区同胞祈祷的同时发出一些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像温总理说的那样:在灾害面前,保持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

相关评论

叶扩:汶川大地震,公共救灾意识大考验

第一财经:以信心、勇气和团结面对地震灾害

国难兴邦,我们的心与地震灾区人民连在一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沐若霖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