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强震发生后,权威声音降低了我们心里的震感
2008年05月13日 09:08现代快报 】 【打印

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包括重庆、山西、陕西、湖北、北京、江苏等地在内的大半个中国都有明显震感。

地震甫一发生,消息立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开来。网络上,人们互相打听、求证,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互相传播。

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迅速发布国家地震台的消息,满足了人们的知情权。因为危险和恐惧,一些不实消息也不胫而走,比如关于北京晚上还有2~6级余震的谣言弥漫于网上。有关部门迅速有针对性地予以辟谣,澄清了不实传闻,稳定了人心。为让普通百姓了解此次地震的相关情况,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慌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短信平台,义务发送上百万条信息,向市民传播“广西无地震危险”的消息。灾难发生后,人们会本能地关心有无伤亡,而在震后不久,成都等地的伤亡报告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迅即扼杀了不实传闻的“传播动力”。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网站及时发布防震须知,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权威声音及时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知情权,缓解了人们的紧张情绪,挤压了谣言、传言的传播空间,有力地降低了公众心头的震感。事实再次证明:谣言止于信息及时与透明。

令公众感动的是,在汶川发生7.8级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总参谋部迅速指示成都军区所属部队,协助地方政府查明震情,按照应急预案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总参谋部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成都军区已派出人员前往震中了解情况。高层当机立断和军队的快速反应,同样是一种“权威声音”,极大地稳定了民心。

灾难信息的发布事关稳定,国家有关部门慎之又慎,这可以理解,因为不实信息会误导受众,引起混乱。但新兴媒体的勃兴,对这种发布机制提出了挑战,在事实上倒逼着权威声音及时、清晰地出现,否则就可能因信息发布滞后而陷入被动。灾难发生后,人们需要根据正确的信息来判断形势,决定行动。此次各方的及时反应,开了一个好头,堪称抗灾救灾信息传播的典范。

我们相信,在第一时间打好了信息传播这一仗,后面的全民动员、抗震救灾,也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肖余恨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