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豪华月饼与生活中的“节能减排”文化
2007年09月03日 07:41东方网投票数: 顶一下  【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临近中秋时节,有位同事的太太到电视台参加一个联谊活动,事毕,组办方赠月饼一盒表达谢意。

月饼盒系两层叠加而成,有“体积”,摸起来“厚实”,外加显得富贵吉祥的外包装,令同事提在手上,一种莫名的心理满足感油然而生。可回到家“费力”撕开三层包装,无非八只不很大的普通月饼,十足的“绣花枕头一包草”。据同事讲,一种被主办方忽悠的感受旋即取代了先前的心理满足感。

月饼豪华包装,犹如那些甜腻腻的月饼,令人既爱又恨。记得去年,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为限制月饼豪华装,还专门发过“红头文件”,可效果着实有限。此处先按下不表。

昨日《解放日报》头版载文,针对一个300人参加的会议居然消耗掉总计价值4万元的一次性会议消费品一事提出批评,文中提到,那些一次性用品包括铅笔、擦手巾、胸卡、胸花、记录纸、矿泉水、不能重复使用的背景板、展架等等,会后均被会议承办方作为废品丢弃。浪费乎?能重复使用乎?其中的一部分譬如铅笔什么的当然还能继续用的。可在承办方眼里,丢弃属于惯例;在主办方眼里,诸如铅笔之类,回收价值不大。由此,报道将这次会议(实际上多数会议均如此)定格为“不环保的会议”,并就此提出了“会议环保”的新概念。

还有一件事,9月1日,中央政府17个部委联手推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这次行动规格很高,主旨是强调节能减排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它所传递的信息是,节能减排不只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责任,亦即不能只着盯住生产领域,也要着眼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

早报主张,节能减排当同时着眼于生产和生活,更多情形下,勿以善小而不为———着眼于生活中的节能减排,见效往往更快。本文开篇,我们拿豪华月饼和“不环保的会议”说事,就有这个意思。

不过,主张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也有个可操作性强不强的问题。譬如月饼豪华包装,想人为限制它多半会做无用功。这个说法易引发疑义,弄得不好,会被误读为早报与政府限制豪华包装的要求唱反调,所以先得讲段历史成因:

大抵在1980年代,外贸出口已形成规模,只缘国内包装材料(包括设计)太落后,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闻国外进口商将中国商品重新包装后再零售,身价常常可翻番,国家就下决心大力发展包装产业,并从政策环节予以多项扶持。20多年后,国内包装产业蔚为壮观,完整的产业链“拴”着上千万人的饭碗,倘若产业链末端的市场需求出现大变化,矛盾随即会演变和转移……此外,月饼生产厂家靠包装赚到的钱远多于月饼本身的利润,一年就一个中秋,要限制豪华包装,甭说产月饼的厂家不乐意,地方上也难以当真去限制。何况,豪华月饼基本上属于买者不吃,吃者不买,涉及公款消费哩……

倡导“会议环保”,事情就简单许多,倘若能引导企业开发出专供会议一次性消费的环保型会议易耗品,其推广使用的可操作性当无大碍。

再举一例,昨晨早报评论员收听广播新闻获悉,沪上开发出一种新型节能灯,在功率及发光亮度与白炽灯相同的前提下,耗电量只有后者的1/10,寿命却是后者的100倍,沪上家庭若普遍使用,一年可省电10亿度。无奈,“阳春白雪”难成“下里巴人”———卡壳于该节能灯售价太高。大批量生产当能降低成本,可先得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且扶持还得讲力度、讲耐心……

举上述例子旨在从不同角度说明,从生活环节抓节能减排,可做的事情无处不在。现如今,国家和社会都在强调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氛围正在形成。具体操作上,关键是先易后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譬如,有些要政策扶持,有些需开发替代品,有些则依赖深化改革……若能持之以恒,何愁节能减排不见效?

文本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鲁宁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