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课改] |
今年9月1日起,北京市6.7万名高一新生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他们将步入一个崭新的课堂: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用学分来描述科目修习状况、教师灌输教学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将从纸端,化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听说读写。有官员说,“过去的课程是盒饭,好不好吃都一样。新课程就像自助餐,各取所需。”(《新京报》8月30日)
据了解,此次课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教育部官员的话说,我国的基础教育几十年来没有太大改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确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显然,学生“学历”(学习经历)与“学力”(学习能力)的巨大差距,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遏制了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能力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空间,进行课程改革早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吁,并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但是,面对从纸端化为实际的课改,公众仍然难免心里没底。特别是连参加培训的校长都感觉“专家讲得太深,有点越听越糊涂”,连授课教师都担心自己会成为“神经质”,甚至还有“课改后老师上课讲得越少越好”这样的误解,这场轰动一时的课改,除了留给舆论一系列的教材变化争议,除了给学校留下“新课改工厂”之类的时髦建筑,究竟还能给基础教育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革内容,并且能够坚持多久呢?
和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一样,课改首先跳不过的就是高考这道门槛。只要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的根本问题不能解决,那么所谓的课改充其量只能算是“戴着镣铐跳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之所以不能确立,关键正在于老师手里握有“考试”这个法宝,而“分数”永远是学生的命根。事实上,我们有一些优秀的幼儿园,特别是一些私营早教机构,已经在践行真正的素质教育,那里的教师都是学习气氛的调动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为何会有这种区别存在?问题要归结到两点:“学生为何而学”(不是为了拿高分)和“教师为何而教”(不是为了高升学率)。
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教材质量和教学方式。在这一点上,“盒饭”固然死板,但“自助餐”也未必就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可选的菜本身不多,而且菜的质量没有多少改进,那么“盒饭”与“自助餐”的区别几乎没有。
而且,“自助餐”还存在一个大缺点:很容易把开胃品和甜点心当成主菜,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在美国,“自助餐”式课程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课堂秩序混乱、道德下滑之类现象严重存在。因此,美国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以充分协调而富有学术内容的课程来取代那些肤浅的自助餐式课程”。当然,在我们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自助餐”模式下,也许不必担心出现美国式的“自助餐式课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师放羊,“老师上课只讲1/3,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是对课改的严重误解。
课改无疑是一项复杂而意义深远的工程,取得成功的难度和取得成功的价值成正比。第8次课改才刚刚开始,公众正拭目以待。倘若能最终取得实效,则实为子孙后代之福和国家之幸。
文本来源:燕赵都市报
舆论关注课改:
背景新闻:
作者:
舒圣祥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