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内容提要:从2001年以来,美国在应对两伊、反恐等问题上面临的困境加剧。布什政府在对伊朗动武的可能实际在减少,伊朗以及该地区极端势力的对美国斗争也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美国与伊朗关系可望维持“斗而不破”。总体看,大中东局势正向动态相持阶段发展,战略僵持或战略缓和都可能是美国与伊朗关系的下一步选项,但发生新战争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关键词:伊朗核问题布什政府威慑斗而不破缓和
2007年1月中旬以来,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再度绷紧,美国做出调兵遣将、大兵压境的威慑姿态。而伊朗往往针锋相对,毫无妥协迹象,大规模增开离心机数量、举行大规模军演,并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同时灵活处理、拿捏尺度,开放核设施、配合核查以争取国际理解和同情。欧、俄等其它有关方面则继续展开斡旋磋商。伊朗核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一、对伊朗动武基本是虚张声势
伊朗核问题形势变化很快,美国军事威胁居多。2007年3月,联合国制裁伊朗的第1747号决议通过,对伊朗的制裁升级;随即,英国水兵事件发生。科威特和俄罗斯报纸渲染说美国可能在4月进攻伊朗,而实际并未发生。美国白宫、国务院和军方多次重申,美国没有入侵伊朗的计划。此前的2007年3月,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一度缓和,美国默许伊拉克政府邀请伊朗参加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一度有回归2000年克林顿对伊朗政策的苗头。布什政府表示,如果伊朗在此会议上有直接的接触表示,美国代表不会转身走开。但从3月下旬开始,特别是伴随英国士兵事件的发生,美伊关系重新紧张。
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的重要目标是颠覆其政权,核问题仍是借口。回顾不长的历史可以发现,伊朗核问题在克林顿时期根本没有现在这样尖锐。伊朗内心并不愿与美对立。据报道,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曾主动密函致美国国务院,提出停止支持真主党及哈马斯、将核计划透明化,但希望美国终止对伊朗的所有制裁,但该建议遭到美国副总统切尼的否决。2007年初以来,尽管切尼不止一次表示不排除动武选项,但布什主义日益式微。曾经在对伊拉克战前很早就精心谋划的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夫威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等强硬人物均已经转任或去职,政府内部目前只剩下副总统切尼立场强硬,但孤掌难鸣。美国政府总体不愿动武,美国总统布什本人、国防部长盖茨、驻中东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法伦、国务卿赖斯等高层均已就此多次表态,力图使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赖斯曾反对2006年12月前国务卿贝克领衔拟定的对伊拉克问题报告,目前已经表示不排除与伊朗直接会谈。
美国的处境今非昔比。尽管美国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然而布什政府的战略失误和实力运用不当,导致美国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极端困难。相比2001和2003年,布什政府的大牌已经不多。美国发起的国际反恐导致越反越恐;伊拉克安全局势困难重重,其国家权力实际掌握在什叶派手中,而什叶派深受伊朗影响;2006年初以来,美国一直打压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哈马斯通过巴勒斯坦议会选举合法上台,成为影响巴以时局的重大因素;阿富汗局势重趋不稳,塔利班活动重新增多;埃及的激进组织穆斯林兄弟会2006年在议会选举中势力上升;2007年4月,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重趋活跃;叙利亚也以软硬两手与美国周旋。同时,美国在中东的新动向还必须要考虑美国军方高层及国会、民众和利益集团的反对声音,考虑到其他大国的反应,以及对国际能源市场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
对伊朗动武面临巨大掣肘因素和灾难性后果,实际是下下策。从伊朗本身看,伊朗拥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军事实力,拥有比伊拉克广阔得多的国土,拥有同仇敌忾的民众热情,关键是伊朗有美国担心的超常规武器和技术。萨达姆政权曾拥有强大常备军,但在超常规打击军备和技术方面则是空白,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更不待言。伊朗其实也在着力打消周边国家的疑虑,总统内贾德2007年3月访问沙特,伊朗应邀出席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并表示要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核能利用技术援助。从伊朗对伊拉克、阿富汗、黎巴嫩、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影响看,如果美国动武,伊朗将充分释放其对这些国家的影响能量,美国将面临多头灭火的更严峻困境。从军事层面看,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情报侦察存在诸多不详,武力打击不仅无法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反而可能面对伊朗的大规模报复,前总统克林顿2007年3月也强调这一点。更难的是收拾战后局面,美国在伊拉克拥有15万军队尚且身陷泥潭,假如美国打击伊朗并且维持战后,没有50多万军队难以摆平。近年来,美国曾多次对伊朗严厉的军事威胁,而几乎每次都是布什政府最终妥协,美国仍然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美国对外政策的矛盾与困境
布什政府的政策带有不少“鸵鸟思维”,多次实施军事威胁,而对手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迎面而上,但布什政府接下来却每每缺乏坚决而切实可行的后续计划和行动,最终是“光打雷不下雨”。如2006年朝鲜核试验一样,按理讲,朝鲜核试验对于美国在东亚的安全利益是非常攸关的,丝毫不低于伊朗对美国安全利益的影响。朝鲜进行核试验时美国可以借机彻底表明其防扩散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同时使后来者以儆效尤,果真如此伊朗将非常慎重。但对朝鲜核试验问题的处理恰恰表明布什政府虚张声势,最终还是外交解决。朝鲜拥有核武器不是增大而是降低了来自美国的打击可能,伊朗对此看得很清楚。未来伊朗适度拿捏、适时挑衅的可能依然很大,但类似于朝鲜模式,此类举动很可能加速美伊以谈判求缓和的到来而不是导致战争。
回顾布什政府几年的政策可以发现,其政策目标和实施之间充满了自相矛盾。美国迫切希望制止伊朗和朝鲜拥核,而具体举措却不断刺激对手加速拥核;一旦对手进行核试验或事实拥有核武器却又无可奈何。另一组矛盾是,想方设法推翻伊朗和朝鲜的现政权,制止所谓的敌对反美国家拥有核武器;同时又迫切希望伊朗同美国合作解决伊拉克难题,迫切希望朝鲜弃核并在东亚安全方面进行合作,以腾出手来应对中东。布什么政府的政策显然充斥着不公平和不对等。美国只索求不给予,只要求对手保障美国的安全,而不承诺保障他方或自己所界定的“对手”的安全,反而谋求推翻对方政权。如此政策是不可能促使对方真诚合作的。而且美国自身在核问题上往往实行双重或多重标准,美国一直加大力度研制新型核武器、进行核试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争夺太空;对伊朗和朝鲜,对以色列,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埃及、沙特等国的核政策都存在诸多差异。如此言行举措难以服众。
布什自身的特点是置个人原则和信仰于国家利益之上,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几年来,布什政府的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也往往脱节,南辕北辙,最终离目标越来越远。新保守主义的政策不仅使美国和政府自身面临困境,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和安全困难。应当看到,缓和战略是制止核武器扩散或核试验的重要一环,激化言辞只能逼迫有关方面不惜代价、加速拥核步伐。可惜布什政府仍然继续向伊朗施加高压,这样非但难以达到目标,反而会加强伊朗内部的凝聚力,加速并催生伊朗的核试验进程。布什政府还严重忽视了各地反美力量间的互动和呼应。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白俄罗斯、津巴布韦、苏丹等国之间的准结盟,尽管力量有限,但效应存在,声势不减。
三、布什政府面临的重量级抨击
美国国内的反战声势强烈,各界威望人士及民众要求政府多方设法、缓解伊拉克困局,并尽早撤军。尽管美国军能总体控制伊拉克局势,但伊安全形势恶劣,美国军进退两难。布什对伊增兵并实行新的维持安全计划以来,伊拉克局势继续恶化,美军单日死亡人数反而上升,美国内厌战和反战情绪继续上涨。美国各界人士也对政府无视伊朗和叙利亚在解决伊拉克局势方面的重大作用而一意孤行的僵化政策表示强烈质疑和不满,尤其是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已经加大制衡政府错误政策的力度、公开与布什叫板。在阻止继续向伊拉克增兵、尽早制定从伊撤军时间表等提议被总统否决之际,国会开始主动出击,尽可能挽回不利局面,如修正布什政府倡导的“全球反恐战争”提法、威胁收紧国会掌握的“钱袋权”切断美军在伊拉克的活动资金等。同时,共和党部分要员、前外交元老、军界高级将领、学者及民众等都开始抨击布什政府严重走偏的中东政策。2007年4月,美国政府希望寻找一个有名望的将军,统筹协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但有名的退役将军均对政府邀约表示婉拒。(*Apr.11,2007.WashingtonPost.US)布什政府内部的新保守主义势力锐减,布什主义日益式微,不得不在对伊朗进行战略威慑的同时预留弹性空间。
2007年1月以来,一批前政治元老如前总统布什、克林顿,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均要求布什政府尽快在应对两伊问题上改弦更张,特别强调要借重伊朗和叙利亚的作用帮助美国摆脱伊拉克困局。(*Feb.12,2007.Time.US.)过去,多数批评来自左翼,但今天共和党也加入了批评的阵营。1月31日,在参议院外事委员会关于伊拉克局势的听证会上,三位已经退休的老国务卿和两位退休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相继出面,对赖斯提出批评。其中包括尼克松总统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老布什总统的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克林顿总统的国务卿麦德琳·奥尔布赖特,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老布什的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斯特。基辛格着重指出,对伊增兵看上去有助于增加战略回旋空间,但美国真正需要的是外交战略变革;伊朗的实力摆在那里,美国如果不愿看到伊朗控制中东就应该与其谈判。奥尔布赖特也说,美国在中东已经被看成殖民势力,动机已经被严重怀疑;美国政府必须准备同它不喜欢的政府谈判,可以不接触伊朗总统内贾德,但可以通过其它途径与伊朗对话。美国外交老帅们的观点引起共鸣。
西方许多评论家指出,美国的国际环境处于冷战以来最被动的时刻。布什政府面对的反恐、伊拉克、巴以、与伊朗和叙利亚关系、能源安全等难点个个复杂化。回顾类似的当代史,一些美国总统的战争政策往往是下任上台后予以全面纠偏的。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大幅度调整了杜鲁门的朝鲜战争政策,尼克松上台后全面修正约翰逊的越南战争政策,2008年之后的新政府很可能也要全面调整布什的对外政策,即便是共和党连任也当如此。三个前任的共性是,明知必须采取战略退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意孤行、咬牙坚持。布什自己也暗示过,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输不起,在伊朗核问题上不会放弃高压。其实,如果采取战略退却,其结果不会是美国的全面被动,只是布什政府本身的被动而已。历史已经表明,美国从朝鲜和越南的全面脱身没有造成美国的失败和被动,而是终于获得解脱。
作者:
杨鸿玺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