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备受关注的“假包子”还没有“纸馅落定”,最近北京又飘起了雪花新闻。据说就在若干天前,片片小雪花突然飘落在北京东三环附近,“在短暂的半个小时里,人们经历了冬与夏的转换。”(《北京青年报》)
虽然见到这种“冬与夏的转换”的人不是很多,太阳雨大家总还是见过的。当盛夏飘起雪花,其浪漫可想而知。然而,有些人却由不得你去驰骋你的想象,而且一点机会也都不给你。自“雪花新闻”出来之后,气象学家立即让雪花化成了雪水,理由是当时海淀区成府路地面温度是28摄氏度,没有降雪必备的自然条件,不可能下雪,网站图片中被称为“雪花”的白点应该是水滴破碎后形成的白色水花。
六月飞雪的新闻出来后,有些人之所以认为“后果很严重”,想来是因为“六月飞雪”这一政治禁忌或者民生隐喻。众所周知,在中国,所谓“天怒人怨”,即是将人间悲哀愁苦与天气挂钩。“六月飞雪”出自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冤》。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获斩。在窦娥被斩之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或许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与现实语境下,“六月飞雪”的新闻才让有些人变得神经兮兮。
北京六月飞雪又如何?环顾全球,今年气候的确不同往常。就在不久前,巴黎人睡觉还在盖被子,而英国的小镇也迎来了霜降。面对种种怪现状,国外媒体纷纷制作“地球发怒了”的专题,以“地怒”代言“天怒”。当然,这一切都是从气象和环保的角度来做的,而不涉及政治正确与否。在此背景下,北京的夏天零星飘点雪花,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在全球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只当是中国在变态的天气上“与世界接轨”就好了。若以平常心论政、执政,在全球变暖的宏大背景下,北京此番“六月飞雪”更不是件什么坏事。从客观上讲,它既没有压坏庄稼,也没有冻伤牲畜,对降低全球平均温度或许还有些贡献。
资料同样显示,近些年中国并非没有六月飞雪的事情发生。1981年6月1日,山西管涔山林区普降大雪;1987年农历闰六月二十四,上海市区飘起小雪花;同年6月5日,河北张家口地区降了一场大雪。今年6月19日,甘南州合作、夏河等地区也雪花飘飘。
此后,又有报料证明这是一条假新闻。据称,当天飘雪是因为某唱片公司在拍摄MV《东四环的雪》。为此,该公司使用造雪机造出5分钟左右的降雪,而记者误将这场降雪视为自然现象作了报道。
其实,即使新闻错报了这场雪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记者没有参与造谣与造假。我们不能说雨是炮打下来的,就说人工降的雨不存在并指责说下了雨的人在诬蔑。从这方面说,记者有错也只是因为没有分清人造雪与自然雪的区别。
新闻报道和人类寻求真相的其他许多事业一样,如果我们承认自由是试验性的,而试验本身包括试错,就不难发现,犯错也是人的一种权利。显然,对于这种犯错权利的尊重,并非浅薄的宽容,而是对人的境遇与条件的深刻理解——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获知一揽子的全部真相,即使是权威也不能将其正确性强加于社会而拒绝社会自我修正的过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走出这样一条直线。所谓机智与捷径,也不过是将错就错,不断超越原有的错误少走弯路而已。
回到这条新闻,“六月飞雪”充其量不过是个小概率事件,显然与传统意义中的“天怒人怨”毫不相干,更无所谓政治正确与否。至于记者,他也不可能像孙悟空那样拥有一双超凡脱俗的火眼金睛,当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他怎么知道这六月飞雪竟是造雪机那个“妖精”给变出来的?
文本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熊培云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