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新京报:主流民意决定了流行语的力度
2007年07月30日 08:15新京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7月27日,“2007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这些流行语是依据报纸发行量、阅读率等因素,选取了《中国青年报》等15家主流报纸今年6月30日前约2.7亿字语料分析得出的,黑砖窑、牙防组分别位居综合类十大流行语的第二位和第四位。(7月28日《北京晨报》)这些流行语像海洋中的岛屿一样,浮出语言的海平面,让人们看到它们的高度,也看到了它们的形态。

这些语言岛屿由三种力量催生,一是政府宣传的力度,使一些语言被高置在流行榜上,体现政府的决策与管理意志,如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媒体的新闻关注点造成的,媒体通过自己的视角与经验,引导社会关注各种时政或民生问题,使一些语言广为流行,如最牛钉子户;三是民众与社会事件,自发催生了语言的流行与热度,如红楼选秀。无论是哪种力量催生出来的流行语汇,它一旦成为语言之岛,就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不可抗拒的存在,具有强大影响力。

流行语言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生态中的“自然生态”,有它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一旦生成,你无法更改,但如何面对这样有热度的语言,并让这些语言有着科学、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则体现着社会的道义力量与制度性力量。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关注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期待,还是一种改变,关注的热度意味着社会普众的参与度,也体现着主流民意的重视度。

牙防组用权威机构名义,使个别企业获利,以谋求部门收益,终于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中被揭露。关注过程也是使一些语言加热的过程,这种热量使坚硬的堡垒,最终被民意与国家正义摧毁。

十大综合流行语中,有一半与经济相关联,如企业所得税法、外资银行、印花税上调、人民币升值、基民。这说明公众对经济的热情与深切关注,也说明经济政策与变化,对民众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因此,在预防经济过热的同时,如何让民众从心理上对经济适度降温,也是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课题。

这些热门流行语言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传媒与民众对政策制定、制度改革的期待:物权法、政府信息公开、廉租住房制度、反渎职侵权、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流行语都与政府政策或决策相关,维系着民众的切身利益,它不断地在媒体上被提及,是一种民意的汇聚,也是一种强大的吁请之声。这些声音通过媒体形成热点语言,政府的政策与决策,自然要让民众看到希望前景。

对媒体与民间热点语言的关注与应对,是考验政府的一张试卷,也是提升政府职能的动力。政府要有自己的速度、跨栏的高度,还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应对事件的过程,就是应对社会语言的过程,语言只是一种表象,它的背后,社会民意与社会问题,才真正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用心面对。

一些特定的语言被千万双眼睛关注,因而获得极大的热量,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力量。我们可以用它,促进社会改革与进步;如果我们不能将其能量成功转化,它则可能会演变成不和谐的因素,危害社会肌体。巨大的语言流量与巨大的水流量一样,既可以发电灌溉,也可能形成洪涝灾害。媒体是渠道,而责任与使命的承担,则系于政府恪尽职守。

相关阅读>>

景凯旋:“谣言”止于提高公信力

党报重在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名牌:精英们为什么会被误解?

网友,请善待你宝贵的话语权

雷泓霈:公共建筑去留应“问计于民”

作者: 新京报社论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