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光明观察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崇高而宏伟的理念并努力予以落实和推行。这一重要理念既基于中华厚重悠远的传统文明,也顺应国际形势发展和时代大潮,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但人们清醒地看到,构建“和谐世界”任重道远。尽管“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但国际形势在风云变幻和风起云涌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地区热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高烈度演变,国际关系剧烈分化组合。人类社会依然面临种种矛盾和挑战。世界各国应该携手共进,推动实现世界和谐,人民安康。
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相互激发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之一。美国新帝国主义野心膨胀,经济扩张、文化渗透和军事冒险的势头不减。几年来,美国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对别国动辄施压,甚至使用武力的单边主义做法时有发生,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美国的行为破坏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多边秩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伊拉克战争正是美国发动的先发制人的单边战争。美国图谋利用其超强霸权破除自己认定的所有威胁,新保守派则企图使美国成为全球规则的制定者。正如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指出,“9·11”事件后,美国本该认识到,诸如巴以冲突这样的全球焦点是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世界应该首先解决这类问题。世界多边秩序正被经济、环境、政治、人道等各种危机所破坏,美国的战略图谋正在加重这种破坏。
恐怖主义活动活动触目惊心,成为最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美国主导的单边反恐效果令人沮丧,国际社会面临越反越恐的困境。本·拉登和扎卡维领导的“基地”网络等恐怖组织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制造政治目的明确、破坏后果严重的恶性恐怖事件。西班牙、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都遭遇严重的恐怖袭击。2005年7月以来,伦敦两次发生恐怖爆炸,随后埃及、黎巴嫩、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尼等国也有程度不同的恐怖袭击发生,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更是持续恶化。2005年10月,巴厘岛又发生连环爆炸,30多人死亡。2006年,国际社会依然面临不少恐怖袭击事件,仅2006年7月印度孟买的火车恐怖爆炸就造成300多人死亡,伤者无数。8月,伦敦经历了爆炸飞机未遂事件。国际反恐合作形式多于实质,世界性反恐合作远未实现。
美国并未摆脱“双重标准”,未走出技术和军事反恐误区。“9"11”以来,美国偏离反恐轨道,借机谋取霸权。美国拒绝向中国引渡羁押的“东突”分子,2006年拒绝将一部分拘押的东突分子遣返中国,而是把他们放在阿尔巴尼亚,并有报道说美国暗中接洽车臣分裂武装头目。2007年6月,布什在欧洲会见与海外东突分裂分子有密切联系的热比娅,再次突出显示了美国的双重标准。法国等国媒体认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没有根本改变。单纯军事行动并沉溺于从技术层面上打击恐怖主义,容易越来越少地反思其根源性问题,陷入为防恐而反恐的悖论性陷阱。国际反恐处于艰难相持阶段,恐怖活动趋向扩大化、高科技化和组织严密化。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的情报搜集和递送能力、袭击计划严密程度都继续提高,突显其灵活性、隐蔽性和威慑性。而一旦恐怖组织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西方和世界而言无疑的巨大威慑。
地区热点犬牙交错、此起彼伏
世界热点和地区冲突相对集中于亚洲。亚洲具有最多的跨界民族和最复杂的民族关系。亚洲不仅存在一个东西方文明的关系问题,而且还存在亚洲内部各文明间的关系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阿以冲突、印巴冲突、车臣问题、库尔德人问题、印尼亚齐问题都与民族和宗教纠纷有很大关联。如库尔德人问题因其长期困扰着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等4个国家。中东地区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宗教纠纷剪不断、理还乱。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等派别之间也矛盾重重。殖民主义者曾在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给中东地区留下严重隐患,这在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现尤为明显。美国因素的介入使中亚热点的复杂性大大加强,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仍是世界地缘政治中最大的危险问题之一。
地区热点往往是战略要点、重要资源的富集地、民族宗教矛盾的冲突点和恐怖主义的策源地,大国的战略利益多在地区热点交汇。冷战后,地区热点问题不减反增,世界各地因民族、种族、宗教、领土、资源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动乱和冲突此起彼伏。从阿以冲突到科索沃危机,从阿富汗到非洲的大湖地区,从海地到苏丹的达尔富尔,战乱与动荡一次又一次地殃及广大无辜百姓。巴以冲突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但和平曙光始终没能降临。美国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却深陷伊拉克泥潭无以自拔。朝鲜半岛局势虽然有所缓和,但发展趋势依然波云诡谲,伊朗核问题几度紧张,目前处于僵持状态。2007年中,除了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外,巴勒斯坦内并火并愈演愈烈,两大派别哈马斯和法塔赫纷争激烈,美国和以色列的外部支持和干预可以一时压制哈马斯但难以解决根本分歧。2007年6月,联合国批准设立审理前总理哈里里遇刺案的国际法庭后,美国、伊朗、叙利亚等外部势力加紧干预黎巴嫩局势,黎巴嫩国内本身存在亲西方和亲伊朗、叙利亚的复杂派别,今后黎巴嫩局势可能面临新的动荡。阿富汗局势重新不稳。总之,中东局势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一些独联体国家继续在美支持下挤压俄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美俄就美国试图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展开激烈斗争和讨价还价。
国际能源安全问题凸现
世界能源问题既是经济和发展问题,也日益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和大国战略的重大政治和安全问题。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能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生存和发展。在当前和今后的较长时期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虽然国际油气资源前景谨慎乐观,但因为受到大国干预、地区热点、国际投机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油气生产和运输等环节受到严重制约,国际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十分明显。因此,能源战略尤其是海外能源安全问题均已经提到世界各国的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各大国不断加大力度争夺石油资源和时常。能源问题与大国争夺、地缘政治、地区利益和民族纠纷等矛盾相互交织,成为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和发展利益以及总体对外战略的多层次的政治和安全问题。围绕激烈的能源竞争和能源安全维护,在能源消费国、消费国与生产国、生产国与生产国之间也不断发生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进而可能引发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冲突,比如,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大国或大国集团近年来在中东、中亚、非洲和拉美地区展开的角逐和互动,无不带有能源争夺色彩,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和里海地区,在油气勘探开发、出口管道建设等方面的斗争尤其引人注目。
能源和资源争夺加剧国际安全问题。东南亚的石油和天燃气储量丰富,锡的储量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50%和60%,天然橡胶的产量占世界的80%以上。扼亚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殖民时期就是英帝国主义者的“东方生命线”。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的结合部,该地区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油井自喷率和单井产量高;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分别为12-14%、80%和60%。据预测,从1998年到2005年,中东石油供应量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份额将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44%,2020年达55%。南部非洲的稀有金属和贵重金属等战略矿产藏量大,被誉为“矿产波斯湾”。该地区的好望角则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每年由好望角航线通过的船只有4万多艘,西欧进口原油的80%和战略矿产原料的70%、美国进口原油的20%和战略矿产原料的50%皆要路经该地。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油气资源争夺加剧影响国际安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的2004年,国际油价冲破每桶50美元大关,2005年更是先突破60美元大关,9月份则冲破70美元,2006年,持续在70多美元的高位徘徊,7月中旬,国际油价飙升到每桶77美元,2007年,油价始终徘徊在60多美元每桶。国际社会的能源恐没有缓解。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各国原油需求增加,中东形势不稳,全球恐怖活动加剧,也是造成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样严峻。
非传统安全概念大大扩展
“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十分广泛。除国际恐怖活动外,洗钱、非法移民及难民、诈骗银行、种族冲突、粮食和能源短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转基因食品、毒品走私、金融危机、电脑病毒、债务危机等问题,也与传统安全威胁一样,严重威胁国际安全。极端主义分子或者歧视、伤害妇女,或者反对世俗生活,挑战现代文明。也有人利用宗教差异煽动种族仇恨;借口“保护宗教人权”分裂祖国、践踏别国主权。贫困和饥饿问题严重,全球将近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其中12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全球范围内难民问题十分严重,仅非洲难民总数就达400多万。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老问题依然突出,气候异常、淡水不足、疫病蔓延等新威胁又不断出现。国际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
2005年10月上旬,发生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剧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据初步估计4万多人死亡,250多万人无家可归。美国2005年9月遭遇的“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使美国南部各州饱受摧残,新奥尔良死亡1000多人,美国损失几千亿美元,突显世界最发达国家的脆弱一面。2004年发生在印度洋沿海国家的大海啸造成30万人死亡。而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阴影刚刚淡化,当前的世界禽流感疫情又拉响警报,世界面临禽流感大规模爆发的可能。世界范围内的爱滋病疫情继续蔓延,威胁着人类健康。特别是2007年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西方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气候变化问题。有关国家展开激烈的讨价还价并最终达成初步一致,共同应对气候变暖。
武器扩散与核安全问题突出
国际防扩散进程虚多实少。美国努力推进“防扩散安全倡议”,包括俄在内的10多个国家加入,60多个国家表示理解和支持,美还推动联合国通过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及其运载工具扩散的第1540号决议。然而,国际核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英国安全局(军情五处)一份两年前的机密报告在《卫报》刊出称,8个国家的350个公司、大学机构和政府组织试图或已经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料和研发技术,报告还揭露了全球“武器贸易超市”规模。许多“上榜”国家不满。尽管英国有耸人听闻的一面,但国际核安全形势也的确有严峻的一面。据媒体分析,伊朗、朝鲜、日本、以色列、韩国及巴西都或明或暗存在核扩散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美国与伊朗和朝鲜之间围绕核问题展开的较量和斗争就是非常鲜明的例证,当然,其中也穿插着霸权与反霸的斗争,穿插着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因素。
国际社会传统的军控和裁军进程正受到美国自身政策的严重威胁。美国实行双重标准,严格约束他人,自己却借反恐和防扩散之机,肆意践踏和破坏既有裁军和军控成果,抛弃现有防扩散机制。美国不顾国内外的强大反对和技术瓶颈问题,一意孤行加速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加紧研制钻地小型核武器,并出现太空武器化动向,不断造成新的核军备竞赛和扩散问题。当前,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重要进展,但实质问题还要继续谈判解决,存在一些变数;伊朗核问题则日益突出,美国与伊朗关系针锋相对,欧盟也对伊朗不满,美欧威胁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局势发展令人担忧。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浮现
世界经济仍面临不少问题和隐忧。美国的经济增长加速并未解决其财政、外贸“双赤”以及高失业率问题。全球多边贸易合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把持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维护正当权益的要求剧烈碰撞。围绕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的斗争异常激烈。最不发达国家的数字达到50个,南北差距持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已经成为诱发冲突与战争,影响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但其负面性影响同样突出,让市场自行解决资源的生产和分配,可能会使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产生巨大的不平衡。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也未得到公平分享,西方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主导全球化进程,推销其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力度也在加大。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技术水平落后,总体上处境不利。
正如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全球化问题专家戴维·赫尔德指出,每年联合国用于维和的预算是12.5亿美元,而美国公民每年用于化妆品的开支是80亿美元,用于酒类的开支达到700亿美元,欧美每年花费170亿美元以上购买宠物食品。全球每年军事开支9000亿美元,而每年的经援预算仅为500亿美元。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化进程相伴而生,其影响与规模在逐步扩大。反全球化者主要来自富国,此起彼伏的反全球化浪潮,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反省。
总之,古代中华文明已经表现出博大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谐世界”理论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强调中国古代先人倡导“和为贵”的重要思想,同时强调和的境界是“和而不同”。今天,中国政府在国内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建立和谐世界,以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与精髓顺应并引导天下大势、应对并处理世界事务,是对古代传统文明的进一步延伸发展。清楚表明中国既着眼于自身的发展,也着眼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时刻关注世界形势发展,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思考筹划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作者:
杨鸿玺
编辑:
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