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火炮前传:苏式装甲装备在中国
2009年09月16日 15:46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955年底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援建我国一个中型坦克车体制造和总装厂,也就是国营617厂。这个厂主要生产仿制的苏联T-54A中型坦克。1958年12月25日,第一辆国产59式中型坦克在617厂试制成功,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阅兵中,首批33辆国产59式中型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让全世界的目光为之一振。中国这个昔日的东亚病夫,落后的农业国家,居然能成批生产出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中型坦克来,这个场面也让亿万海内外华夏儿女激动不已。

1958年11月,在全民开展的大跃进运动中,军委装甲兵也决定设计、试制和生产6种新型战斗车辆,这些车辆完成设计并生产后将全面替代50年代初期进口的苏联坦克自行火炮。由于大跃进的失败,国民经济出现重大困难,在研制工程中也出现重大技术难题。在调整方向后,除3种新型战斗车辆在60年代初期陆续定型装备部队外,其他3种由于装备调整而下马。

1959年2月,在朝鲜战场立下战功的"215号人民英雄坦克"被收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存列。这也是第一辆退出现役的进口苏联坦克自行火炮。

1960年2月,中央军委在广州举行扩大会议,讨论今后10年国防战略和解放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军委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在会上作了《装甲兵7年发展规划》的报告。计划在未来7年中,装甲兵在编制、装备、教育训练等方面将有较大进展,初步计划1967年实现陆军的摩托化装甲化。同年(1960年),装甲兵装备的坦克自行火炮只有2%为国产,98%仍是苏式进口装备。1964年"大比武"中,使用的坦克车辆也大多为苏式车辆,我国1964年10月第一次举行原子弹试爆,首批冲入原子弹爆心的核效应实验大队的坦克车辆中,就有2辆SU-100。

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大跃进失败、国民经济进入调整、西方对我国长期进行的贸易和技术封锁禁运等。我军并按照计划没有实现摩托化装甲化的目标,反而在两年后的1962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陆军建设步兵团以下骡马化的口号。

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进口的生产装甲钢的重要原料-镍的进口断绝,在1963年我国科研工作者试制出国产稀土装甲钢之前,我国的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几乎停止。1963年后在原材料国产化得到保证的条件下,中型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装甲输送车、中型坦克牵引车等国产坦克装甲车辆分别开始投入成批生产,装备部队和援外。

1962年后,装甲兵按照坦克自行火炮的类型编组为中型坦克团、重型坦克团、重型自行火炮团、轻型坦克团、水陆坦克团等。又为若干沿海警备区、要塞区编制了自行火炮团,作为机动火炮使用。

1964年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扩大在越南战争中的规模,装甲兵建设迎来新的历史高潮。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经过几年的充分酝酿,根据主要作战对象可能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进行突击的特点,并参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的作战经验,决定加速战略战役机动突击力量的发展,加强对敌集群坦克作战的能力。为此,对装甲兵部队的体制编制作出重大调整,将步兵师属坦克部队集中起来编组坦克师,以充分发挥其机动作战能力。1966年8月后,有关军区就师属坦克部队集中组建坦克师、改编独立坦克团问题向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了报告,军委装甲兵也提出了建议。1967年6月后,中央军委分别批复各军区,开始实施步兵师属坦克团集中编组的计划。1965年,装甲兵装备的坦克自行火炮国产占21%,苏式进口占79%,仍为主要装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