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火炮前传:苏式装甲装备在中国
2009年09月16日 15:46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SU-100自行火炮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是装甲兵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7年。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装甲兵从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2个坦克师、2个坦克团迅速发展到3个坦克师(不含组建后又撤销的坦克第26师)、1个机械化师、6个独 立坦克团、48个坦克自行火炮团、5个自行火炮营,还有若干所坦克学校、若干乘员教导团、若干个坦克独 立修理营,以及若干个器材仓库、修理工厂、训练射击场等单位,建立了数个军区装甲兵领导机关,形成了完整的领导体系。拥有3200多辆苏式坦克、自行火炮,数千辆其他车辆,数百门门各种火炮。年轻的装甲兵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和严格的正规化训练,已初具规模,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兵种,陆军中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1955年装甲兵战斗序列中装备的坦克自行火炮已经100%为苏式进口。

苏式装备器材,开始主要依靠进口,由于消耗量很大,因而供不应求。为改变这种状况,各级器材部门积极开辟国内货源自行筹措,各修理厂和修理营积极创造条件,自己生产部分器材和修旧利废,逐步改变了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1954年国外订货项目占33%,1956年占21%。在苏联帮助下,通过自力更生,到1956年我国已可生产T-34和SU-76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主要部件。

从1949年到1956年的短短几年,中国已经建立起亚洲国家(不算苏联驻亚洲部分的驻军)从未有过的最强大的装甲地面突击力量,其规模和素质远远超过旧日本军队最盛时。装甲兵在积极建设的同时,也参加了1955年在辽东半岛举行的抗登陆演习等重要军事演习,探索了作为战役军团突击预备队的使用等战术。

50年代初期,苏式装备投入作战和训练后,车辆事故不断发生。1951年,仅两个月坦克部件损坏即达200多件次。1952年,全军共发生车辆事故342次,平均每月发生28.5次,用于修复事故车辆所消耗的器材占装甲兵器材总消耗的47%,坦克事故伤亡人数竟超过在朝鲜作战的坦克部队战斗伤亡总数。1953年头4个月,发生车辆事故174次,平均每月43.5次。从客观上讲,部队技术水平低,没有熟练地掌握装备,许多干部、乘员技术不熟练;修理分队技术不高,修理质量低等。从主观上缰,主要是一些人对防止事故重视不够,"事故难免论"在一些人头脑中作祟,存在着严重的游击习气,纪律松弛,有章不循,一味蛮干,致使60%-70%的事故和损坏是人为造成的。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不钻研技术和业务,缺乏管理装备的经验,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因素。

从1954年起,装甲兵将爱护武器装备,消灭车辆事故工作转为经常性的工作,强调预防为主,结合军事训练和其他工作常抓不懈。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修理能力的增强。装甲兵许光达司令员提出了"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的口号,装甲兵将技术工作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许司令员带头钻研技术,参加乘员训练,并获得了坦克驾驶资格。在各级指挥员大力学习技术的鼓动下,装甲兵的各种事故率大幅度下降。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