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9是前苏联米格设计局研制的最后一种传统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批量生产的超音速战斗机。它爬升快,加速性和机动性好,火力强,能全天候作战,主要用于空战,争夺制空权,也可实施对地攻击。飞机长14.64米,机高3.89米,翼展9米,最大起飞重量8830千克,最大平飞时速1440千米,飞行高度18.5千米,最大航程2160千米。机载主要设备有通信电台、高度表、测距机、敌我识别器和雷达等。机上武器装备有2门30毫米机炮,配弹140发,挂带4枚空空导弹或8枚火箭弹及各种炸弹。米格-19飞机多次参加空战,战果显著。
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14.64(机长)×9.0(翼展)×3.89(机高)米。
机翼面积:25㎡。
空重:5447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756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8832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1.36马赫。
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
爬升率:185米/秒。
航程:1390公里(不带副油箱)。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
载弹量:500千克。
武器系统
米格-19的标准武器是翼根处的两门N-2323毫米机炮和机鼻S-5火箭弹,右下方的一门N-37D37毫米机炮。其中N-23机炮是由A.纽德曼和A.A.日茨特研制的,每分射速850发,N-37D毫米机炮射速为每分400发。米格-19去掉760升副油箱后,其翼下挂架可携带50Kg-250Kg范围内的炸弹。此外该机还可挂载带8枚S-5无制导火箭弹的火箭发射巢。S-5火箭弹有两种型号,S-5M是空对空火箭而S-5K是对地攻击火箭。
此外前苏联曾在一架红色编号420的米格-19上试验了另外一种武器配备方式,即在机翼前缘安装了一个挂架挂载S-5火箭巢。虽然苏联最终放弃了这种方案,但是后来民主德国和中国空军分别在其米格-19“农夫”C和歼-6战斗机上采用了这种挂架。另一架红色编号406的米格-19还进行过在翼下副油箱位置安装特种挂架挂载S-21210毫米火箭弹的试验。
诞生背景
1950年,苏联政府命令米格设计局研制一种飞行速度能够超越音速并且航程要大于该设计局以前研制的所有战斗机的飞机。在此之前,虽然单发的米格-15LL和一些米格-17的试验型号可在短时间内作超音速飞行,但是它们都无法持续保持这个速度。于是米格局提出了SM-1双发超音速战斗机的验证机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如何持续进行超音速平飞和超音速飞行所带来的操纵问题,正是这项计划最终导致了著名的米格-19战斗机的诞生。
作者:
沅沅
编辑:
张学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