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美国、欧盟等有关各方将在英国伦敦召开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讨论各国向阿富汗增兵的人数及从阿富汗撤军问题。而今年初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曾表示,德国希望此次会议能提出“一个清楚的撤军前景”,即使可能没有明确的撤军截止期限。他还说,德国的基本立场是,仅仅采取军事手段无法赢得阿富汗未来的安全,德国更强调通过民事重建和安全部队的培训,让阿富汗承担起保卫自身安全的职责。
通过军事辅助手段达到民事重建和安全目的,是近年来德国的一贯主张,代表着德国国防军建设与转型的新动态。近几年,“基地”组织不断传出要攻击德国的信息,促使德国国防安全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国防军开始把应对国际危机作为重要方向,将国土防御和集体防御降到次要地位。“保卫德国安全”不再被单纯理解为地理上所界定的领土防务,而是要与盟国一道出兵干预国际冲突和危机。为此,德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北约和欧盟的国际维和行动,如联合国苏丹特派团、联合国格鲁吉亚观察团、联合国驻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等。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已累计派出超过20万维和人员。
德国国防军逐渐加大了参与“国际行动”的力度。截至目前,德国在阿富汗北部驻扎有大约4300名士兵,参与由北约领导的维和与重建行动。去年7月,德国曾在阿富汗向塔利班发动其进驻该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确保阿富汗大选顺利进行。而在2008年12月欧盟决定派遣军舰前往索马里附近海域,对当地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实施“阿塔兰塔”行动后,德国也随同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欧盟国家派出军舰参与。
为适应“国际行动”需要,以及现代战争信息化要求,德军还着手改变传统的陆、海、空三军编制方案,按照部队的职能进行混合编成,组成快速反应部队、维持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新三军”,将军队总规模由1990年的60万压缩至25.25万。其中,快速反应部队由3.5万士兵组成,可以“优先在全部领域(陆地、海上、空中、太空和信息空间)执行高强度的联合军事行动”,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战胜敌人;德国同时负责为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和欧盟快速反应部队提供1000名兵员参加国际维和任务。维持稳定部队约由7万人组成,骨干是陆军装甲部队,采用多种手段执行中低强度的军事行动,能同时在5个不同行动地区执行任务。支援部队约由14.75万人和部分文职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和国内日常执勤。
专家指出,德军“新三军”结构调整一旦完成,将意味着德国现有的陆海空三军体制不复存在,但国防军职能作用却更加突出,经费开支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削减。预计从“新三军”方案提出的2004年到转型初具规模的2016年,德国将节省260亿欧元的军事采购费。
由于德国“新三军”反映了世界各国军事编制新变革的共同趋势,部队更加趋于网络一体化。目前,德军更加重视“网络化作战”能力,将之作为夺取信息优势和指挥控制优势的关键要素,实现一体化联合的重要纽带,并突出强调网络环境下的指挥控制能力、情报收集与侦察能力、机动能力、有效交战能力、支援与维持能力、生存与防护能力等六种能力。
为提高这六种能力,德国国防军最优先发展和采购网络作战指挥和干涉力量急需的装备,重点发展具有精确侦察和指挥能力的装备、能够提高士兵作战和防护能力的装备,以及能够适应高强度多国联合作战需要的装备。2010年1月初,欧盟正式决定由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三家公司,加紧对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开发,以期这一由30颗卫星组成的事关欧盟军事行动效能的系统于2014年正式投入运行。与此同时,德国也对美国拟在欧洲建立的反导系统介入甚深。据报道,美国计划从2018年开始在欧洲部署“SM-3Block2A”型导弹,并可能将其直接交与德国。该导弹用于拦截中程弹道导弹,命中精度很高,拥有能通过直接撞击而摧毁对方导弹的“动能弹头”。此外,德国国防军的武器系统还将包括“台风”战斗机、“欧洲鹰”无人侦察机、高清晰天基全成孔径雷达、K-130和F124型护卫舰、P-3C海上巡逻机等。可以预见,随着新的指挥编制体制的完成和高度信息化的先进武器的部署到位,德国国防军的战斗力会有大幅提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