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稀有金属的稀世暗战:限制生产仍难获定价权
2009年08月18日 08:54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稀土]

【编者按】

当国内还在热议中外铁矿石谈判时,另一条能源行业的新闻引起了震动。8月15日,有媒体报道,由工信部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已经完成,其中有“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的表述。《修订稿》为稀土出口划出了红线: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初级材料仍被禁止出口,而且还将进一步进行细分管理,严禁出口镝、铽、铥、镥、钇等金属。

而之前的6月23日,欧盟和美国就中国限制钨、锑和稀土等稀有金属出口问题,向WTO提起诉讼。

一方面拼命要买,一方面咬紧牙关不松口,一场中外稀有金属的暗战早已展开。本报以稀土为例,为您揭开这场战争的惊险一幕。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李美娟发自北京、江西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考察时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但中国稀有金属遭遇贱卖的现实,却让人再也自豪不起来。

日本多渠道囤积中国资源

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

如同“稀有金属”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对于这类稀有资源的争夺,各国早已展开或明或暗的较量。如果说欧美就限制稀土出口起诉中国是一种明战的话,那日本近年则在中国周边展开了一场暗战。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并执行至今。储备对象为镍、铬、钨、钴、钼、钒、锰等7种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度超过90%。在稀有金属价值越来越被认清时,日本又把铂、铟及稀土类三种资源纳入储备对象,这三者都是日本最顶尖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急需的物资。因此,日本一方面储备,一方面想方设法从世界进口这些资源,特别是中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