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热津斯基曾不无嘲笑地说:亚洲地区直到如今还缺乏任何多边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框架,相反各国之间却存在着猜忌和怨恨,因此是一座“社会活火山”和“政治危险源”。布氏的观点代表了西方对东亚的普遍看法。
这种看法看到的是过去,忽略的是现在。如今的东亚虽然还无法构建像欧盟那样的共同体,但目前正在酝酿的东亚文化的重新融合,却会为未来的“东亚文化共同体”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东亚“汉字风暴”与“文化融合”
众所周知,东亚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分享着共同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共同体”———“筷子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是其在不同文化层面的表述。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衰微和西学东渐等原因,东亚各国开始走上“去中国化”亦即在文化上“去中就西”或“脱亚入欧”的道路,比如汉语汉字在日、韩两国就一度被抛弃或禁用,在中国也经历了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由繁体字到简体字以及汉字拼音化等诸多曲折,三国甚至还都曾出现过彻底废止汉字而改用拉丁文字的主张和运动。
近年来东亚出现了回归和重建“文化共同体”的迹象,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就是愈来愈强劲的“汉字风暴”。比如春节前后,韩国20位前任国务总理联名敦促韩国中小学实行汉字教育,日本则拟新增191个常用汉字以方便民众阅读和书写,中国教育部要求央视更换CCTV台标和公安部要求公民使用规范汉字起名等都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语言是存在的家”,而“文字是文化的遗传密码”。尽管汉语汉字在东亚各国的法律地位、应用范围和规范程度有所不同,但仍能体现或有助于唤起东亚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情感和价值认同。
东亚地区过去由于“去中国化”而一度蜕变成单纯的“筷子文化圈”(风俗习惯),如今则可能经由正在恢复中的“汉字文化圈”(书写工具)而向“儒家文化圈”(价值观念)纵深发展和重新融合。
事实上,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坦陈“孔子的教诲为我指引方向”、韩国总统李明博“秀”出一手毛笔汉字、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到曲阜朝圣、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古礼祭孔以及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引经据典畅谈中国传统文化时,世人都能隐约感觉到他们不仅是黄皮肤、黑眼睛的政治家,还是体现着共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东亚政治家。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