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 |
|
美国C-17战略运输机
造军用大飞机有多难
坚强的国家意志、充沛的技术储备以及可靠的市场需求缺一不可
自从中国传出要造大飞机的消息后,某些西方媒体无端猜测中国大飞机首先将具有军事用途,理由是过去大型飞机的发展历程都是“先军后民”。不论该论调是否经得起考验,至少反映出军用大飞机在航空领域的突出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装备军用大飞机的国家相对较多,但它同航空母舰、核武器一样是军事技术领域的“皇冠宝石”,迄今为止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独立生产。对致力于建设战略空军的国家而言,获得并保持军用大飞机的研发生产体系是相当关键的指标。
没有军用大飞机,就没有战略空军
就性能指标而言,国际上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军用大飞机的起飞总重应超过100吨、载重30-40吨、最大载重航程3000-4000公里。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军用大飞机数量已超过1300架,俄罗斯为410余架,欧盟国家大致拥有300多架,而中国、印度、伊朗、日本等少数国家也各自拥有20-40架不等的军用大飞机。
美国最著名的军用大飞机当属绰号“环球霸王”的C-17战略运输机,使用空重125吨,最大载重77吨,最大起飞重量265吨,航程4630公里,它既能装载大量物资经空中加油直接运往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又能为前沿部队提供后勤支援。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同样是外人所熟知的军用大飞机,使用空重89吨,最大载重47吨,最大起飞重量170吨,航程3650公里,尽管使用了30余年,但因其结构坚固,机体容积大,依然保持年生产50架的规模。
众所周知,只有飞行器能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作到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尤其是军用大飞机可将人员装备及后勤给养迅速送到战区,保障作战的顺利实施。可以说,一个国家没有足够数量的军用大飞机充当“幕后英雄”,就不可能拥有对敌大纵深战略目标实施轰炸或攻击的战略空军。
作者:
陈肇祥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