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正文
浩然,或那个时代
2008年03月08日 19:28南方报业网 】 【打印

 

“喜鹊登枝”

《新农村的新面貌》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给浩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的评论,这本小说集出版于1958年,其时浩然26岁。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用不无热情的文字评论道:

“光就收进集子里的十一篇短篇看,已经可以从多方面见到,在被革命唤醒的新农村里,人的面貌是怎样的焕然一新,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

浩然在《人民日报》的广告栏中看到了这篇文章的预告,随后急忙骑上自行车赶往东四邮局,买到登载那篇文章的刊物后,急不可待地坐在营业大厅的长椅上阅读起来。

跟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还有浩然的女儿春水。

此时,因为沉迷于作家梦,浩然在单位背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罪名,当女儿在东四一家妇产科医院瓜熟蒂落之时,印刷工人们正在装订那本天蓝色封面的书。几天后的正晌午,女儿正在母亲怀里吃奶,邮递员把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送到浩然供职的《俄文友好报》南门口的收发室中。

这是浩然步入文坛的开始,此后他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人民文学》杂志社前副主编崔道怡是浩然短篇小说的责任编辑。从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除去《人民文学》被迫停刊的时间,浩然发表在《人民文学》的短篇小说都是经崔道怡编辑发表的。

在浩然辞世之际,头发雪白的崔道怡在他的寓所回忆起往昔的时光:“他的小说文字顺畅,意境优美,结构也很巧妙,拿来就可以发表。他写的乡村都是光明的,美好的。在我接触的作家中,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真正有乡土气质的作家,待人接物非常诚恳,实际上他已经不是农民了,而是农村干部,但他对土地,对家乡,对农村,对农民是充满感情的,这种感情是真的,不是做出来的。”

“后来我从朋友那儿知道,当时浩然对农村的社会现实也不是没有看法,他说某些农村干部像地痞流氓。他怎么办呢?他越是见到不好的,就越在心里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出来。”

浩然出道时,一批作家已先后受到冲击,被划成右派,比如王蒙,刘宾雁,刘绍棠,丛维熙,李国文,邓友梅……文学界从百花齐放变得百花凋残。

浩然的出现恰逢其时,他写新农村、新农民,写农业合作化、农民走集体道路。他的小说都是歌颂性的,充满阳光的,当那些写社会矛盾的作家都成了右派以后,他的小说成了最适合政治潮流的作品。从他登上文坛的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中期,他成了惟一没有问题的作家。

浩然后来出版的三卷本、126万字的《艳阳天》,是崔道怡建议他扩展补充的,最初这部小说只有20万字。崔道怡详细看了手稿,提了具体意见,1962年至1965年,浩然把《艳阳天》改成了三卷本。这部反映19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小说使浩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也成了那个时代的一面旗帜。

“为什么浩然可以被接受,老舍不可以被接受?因为浩然出身好,所谓根正苗红。我觉得老舍也是矛盾的,他一面要配合现实,另一面要坚持写自己的东西,领导就没把他当自己人看。老舍最后还是被逼死,自沉太平湖”。崔道怡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夏榆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