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猎鹰:因发动机问题 05架仍不具备超音速能力
2009年06月16日 10:25国际在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L-15] [教练机] [发动机]

K-8中级教练机(摄影 深蓝)

第三,国内自主研发的、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L-15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三乃至第四代战斗机的高教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操控性和敏捷性,接近第三代战机。要做到这一点,非采用由计算机控制的电传操纵系统不可。由于有了飞控计算机的参与控制,设计师在设计飞机的时候,可以大大放宽对飞机稳定性的要求。 

众所周知,任何运动物体,无论是汽车,还是飞机、轮船,一般都需要设计成具有运动稳定性的,这样物体才可以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状态运行,即便受到气流的扰动,也会很快回复到原状态。就像小汽车的前轮具有自动回中功能一样(这就是车辆稳定性的体现,飞机也类似)。理论上讲,不稳定的物体,是很难驾驭甚至驾驭不了的。就好比一辆小车的前轮和方向盘如果不具备自动回中功能,驾驶这样的车以10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路上奔驰,谁有这个胆量? 

可第三代战机为了追求瞬间改变飞行状态的敏捷性,偏偏要设计成不稳定的,说白了就好比是一辆前轮不会自动回中的小轿车,很不稳定,但很敏捷。凭人力是无法驾御这样的飞机的,所以才有了飞控计算机和电传操纵系统的用武之地。 

电脑可以帮助飞行员补偿飞机固有的稳定性不足,随时抑制飞机的不稳定现象。而当飞行员要做出快速的机动时,电脑控制的飞机则可以做出比老式二代战机更快的反应。 

有了电脑的辅助,飞行员还可以作到无顾虑地驾驶飞机,驾驶传统飞机中所极力避免的比如迎角过大和超出过载限制等问题,在驾驶L-15这样的第三代电传飞机时都不会出现,因为即便飞行员作出有可能使飞机陷入麻烦的粗猛操作,电脑也会自动将这些操作指令处理掉,而不会“不假思考”地一味服从。 

L-15所具有的国内自主开发的电传操纵系统,也可以说是中国航空工业紧密追踪世界航空技术前沿的成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就试飞了“变稳1”(BW-1)等初步具备电传操纵技术的试验机。近年来我国在飞机先进气动布局、飞行控制技术和航空电子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这一成果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歼10“猛龙”、FC-1“枭龙”、L-15“猎鹰”的集中问世,正印证了这一点。 

可以说,L-15“猎鹰”的成功不是个案,而是整个中国航空工业经过几十年积累后,上台阶的一个缩影。由于依托了中国航空工业这个大平台,L-15的研制者得以分享到全行业的各种资源,可以说无形中分摊了很多成本。因此,中国推出一款价格低廉而性能优良的高教机,就不奇怪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L-15虽然号称性能和操纵感觉与第三代机接近,但接近永远是接近,与达到是不一样的。虽然超音,但仅1.4的最大飞行马赫数在作战中是无法与真正的三代机想匹敌的。小机体、小发动机的搭配,也无法使L-15具备歼10、歼11那样的持续机动能力,如果假设把双方放在一起格斗,L-15也许在第一圈盘旋中能够幸存,但绝撑不过3分钟。小巧的机体同样也限制了燃油和武器的装载,这决定了L-15在作战效能上,与三代战机无法同日而语。 

“像三代战斗机”和“是三代战斗机”,永远不是同一个概念。(作者:深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