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掀起“参军”热:投资军工不再是禁区
2009年05月23日 11:12解放军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装甲车] [民企] [航展]


中国民企研制的新星2020型装甲防暴车

浙东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吴国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积极发展铜铁冶铸业,并制定专门国策奖励兵器制造。当时冶铸名匠干将为铸造宝剑,和妻子莫邪一起“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最终他们牺牲生命,铸造出两把名剑……吴越也成为我国铜铁剑制造业的发源地。

这一传说虽已随时光流逝而远去,但蕴含的精神却流传千古。今日吴越大地上,一批新的“铸剑人”正不断涌现:民营企业家们叫响“产业报国、科技拥军”的口号,用先进技术、雄厚资金,满腔热忱地投身军工产业行列,奏响了一曲“剑”和“犁”的时代交响曲。

一座军工科技产业园,开掘出一座提高军工科技水平的“富矿”

2008年4月,山城重庆,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现场。

如果不到现场,你就不会感受到那炙手可热的温度:重庆即将举办军工博览会的消息刚传出,浙江省科技厅立刻组织民营企业洽谈合作。出乎浙江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王宏理意料的是,上百家民营企业老总纷至沓来,军博会入场券一票难求的火爆程度,令科技厅只得扩大组团规模。

“长期以来,军工领域一直被视为民营企业投资的禁区”,金华市某电机制造公司的老总感慨地说:“我们和国内某军工研究院洽谈项目时,发现他们从国外进口的一些设备竟是我公司制造的。”虽然最终双方达成总额8000多万元的合同,但产品从国外“转弯内销”的经历,却让人感慨不已。

“民企进入军工产业有三个‘需要’:军地技术信息的‘沟坎’需要跨越、资金壁垒需要打破、观念体制政策需要转变。”王宏理介绍说,据浙江省经济动员委员会调查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已成为全省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航天、化工、电子、机械、船舶、光学、通信等20余个领域,一座提高军工科技的“富矿”悄然崛起……

的确,改革开放的深厚积淀,资金和技术的蓬勃喷涌,使民营企业进入军工产业不再是简单口号:浙江民企自行研制的“神鹰一号”无人机,开创了国内民企自行制造无人机的先河;2003年10月16日,德力西的低压电器,跟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云天;浙江嘉兴的天通股份,其磁产品通过了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认证……

期待已久的历史机遇终于逐渐明朗。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一扇允许非公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大门,已为民营企业徐徐打开。

政策的开放,带来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浙江海宁土地资源稀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但如今就是在这里,6万亩军工科技产业园正破土动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防弹帐篷、防弹轮胎、黑匣子等一批涉军科研项目正立项生产。通过以军工科技产业园为媒介,军地科研合作、资本融合、人才技术交流进一步顺畅,民企“参军”更好地走上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之路。

如今,民企“参军”频现浙江各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已成为民营企业家们青睐的宠儿。采访中,许多企业家欣喜地告诉记者:“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速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是振兴经济的重要途径,投身军工产业领域恰好能提供难能可贵的机遇。通过军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完全可以盘活民营资本、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政府也已在积极牵线搭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