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空降兵] |
5月14日冒险空降茂县的15名空降兵勇士,20日18时10分,安全回到成都某军用机场。他们是:李振波、王军伟、李志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余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18时20分,当时第一个跳出机舱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15勇士历经7个昼夜,冒着多次余震,翻山越岭,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查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 孙茂庆 申进科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头戴单兵接收器,身着新式作战服,背负新型携行具,脚蹬黄色伞兵靴……5月14日11时24分,驻鄂空降兵15名勇士全副武装,分两批先后在茂县海拔4999米的高空成功实施伞降。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
在这7个昼夜里,为勇士们提供生命保障与供给的,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背囊——被称为伞兵“命脉”的单兵携行系统。这个小小的背囊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武器,让伞兵们能在完全失去外界援助的情况下,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野外生存多天,并可应对各种复杂而危险的作战环境呢?
兵贵神速——
几分钟披挂30余件装备
5月13日凌晨3点半,驻鄂空降兵部队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凌晨5时,紧急集结令下达,王维山少将要求每个士兵都做好一切准备。
战备库内,一列列储物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装满物资的单兵综合保障系统和大大小小的装备模块,每套系统的编号都对应着一名官兵。随着首长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空降兵官兵排成纵队,依次从战备库取下自己的单兵携行系统,拎起所需装备模块一边跑步前进,一边往身上披挂装备,只见伞兵将携行器具的腰带、肩带和收紧带调整合适,调整防毒面具,将小锹、水壶、弹匣等装入相应的袋内,伞兵刀佩挂在腰带上……闭合背带系统卡扣发出的清脆“咔嗒”声响成一片。
短短几分钟,官兵们便将携行的30多件装备披挂完毕,个个都已全副武装。凌晨5点半,首批集结的几千名官兵,分别从不同的机场起飞,飞赴四川,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救援迅速展开。
次日中午,15名勇士在茂县上空4999米的高度成功实施伞降,他们随身带着小型电台、全球定位系统,手持卫星电话、手枪等武器及少量食品等。在伞降茂县后的7个昼夜里,15名勇士冒着多次余震的危险,风餐露宿,翻越了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向极其恶劣的野外环境发起生死挑战,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在这次行动中,15名勇士无一伤亡。
此次部队大规模集结速度之快,伞降难度之大等,刷新了中国空军救灾的多项历史纪录,这是对伞兵单兵携行系统的一次实战检验。
相关新闻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