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高级装备显身手:1米分辨率灾情尽收眼底
2008年05月23日 11:50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北斗] [无人机]


地震后重灾区航拍图片

“北斗一号”、航测飞机、野战医疗方舱、野战运血车……这些带有硝烟味道的军事名词,在连日来的四川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斗一号”:照亮救生之路

当一支支救援部队向震中“孤岛”汶川县城挺进时,他们的行动轨迹通过“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传回北京。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救援部队不断通过携带的“北斗一号”终端机,向后方指挥部传送着最新的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援。

其实,这不是“北斗一号”首次公开亮相。在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展览中,初具规模的“北斗一号”,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中,吸引了成千上万军事迷的目光。但它的“实战”能力,还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才充分展示出来。

由于投入救灾的部队没有普遍装备海事卫星电话,加上地处山区,无线电台联络不畅,有的侦察分队向前突进后,“北斗一号”成为了唯一的联络手段,各种灾情报告都通过它传出。

某部的一支救援分队进入山区后,和后方失去联系30多个小时,由于小分队携带了“北斗一号”终端机,北京的卫星导航管理中心及时对其进行定位,通知部队派人接应。这支小分队在援军接应下,最终成功走出了山区,还带出500多名受困群众。

航测飞机:会飞的数码相机

震区天空刚一放晴,解放军航测飞机就飞临汶川灾区上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这种由中型运输机改装而成的空中“大照相机”,拍摄到了汶川、茂县、北川、安县等重灾区珍贵的1米分辨率彩色图像。总参测绘局随即抓紧制作大比例尺地图和三维仿真地图,提供给各抗震指挥部。

航测飞机其实就是一个会飞的数码相机。走进它的机舱,就会看到飞机的“肚子”上被挖出一个洞,安装上了一台巨大的照相机。在飞机飞过的地方,技术人员可以在高空对地震灾情进行连续实时拍摄。它的原理说来并不复杂,就是通过航空侧视雷达发射微波,遇到目标后,散射的返回脉冲在显示器上扫描成像,并记录在胶片上,就产生了雷达图像。

从这次彩色图像来看,拍摄效果非常清晰鲜艳,哪里山体滑坡,哪里道路塌方,哪里水涨起来,都一目了然,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