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公布 以后看病要收药事服务费
2009年04月07日 05:17广州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

陈竺认为,医改的难点是公立医院改革。因为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矛盾问题比较集中;要体现公益性,就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

要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要退出舞台,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大卫生系统下探索管办分开形式,建立有专家、政府、社保和民意代表参加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施行“优劳优得”的内部管理。同时实现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互动,建立社区和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制。

陈竺强调:医院收入来自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诊疗活动补偿,也包括个人支付的一部分。坚持公益性就不能把创收作为主要目的。改革方案提出今后三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意味着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会明显增加。

陈竺透露,目前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在价格政策上尚未合理体现,某些高难度手术和医生出诊费应适当调整,何时和如何调整需具体研究。

他说,要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给民众带来更大实惠。对于公众关心的儿童白血病,将考虑列入大病统筹,建立补偿保障制度,通过合理诊疗,控制费用,应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在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内,能够实现基本医疗服务。

在公共卫生方面,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均等化的服务,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慢性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等。

陈竺称,目前国家卫生的总支出费用是每年1.1万多亿人民币,公共财政投入增加,使个人支出的比例已从最高时的百分之六十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四十几了。今后三年如每年政府再投入2800亿,个人付费的比重就会再下降,这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会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陈竺指出,实施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把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中新)

医改历程

历时三年 外脑参与

2006年6月30日 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财政部、原人事部等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新一轮医改研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2006年8月17日 工作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第一阶段工作将分为管理和运行机制、卫生投入机制、医疗保障体制和药品市场监管四个专题研究组开展工作。

2006年9月26日 工作小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主页上开通“我为医改建言献策”栏目,并公布了热线电话,听取社会各界对医改的意见和建议。

2007年3月23日 为借助外脑,集思广益,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工作小组委托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麦肯锡(中国)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等七家国内外机构开展“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的独立平行研究。

2007年9月28日 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讨论修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

2007年11月30日 马凯约请高强、谢旭人等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等医改方案中仍存在分歧的几个问题进行协商,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2008年1月14日、15日 吴仪副总理两次主持座谈会,分别听取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对工作小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建议意见。

意见   药养   药事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涂端玉   编辑: 马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