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农奴》扮演者亲生经历还原翻身前后历史
2009年03月27日 19:20三联生活周刊 】 【打印已有评论0

电影《农奴》中的强巴造型

被电影《农奴》改变的人生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纪念

旺堆和他的女儿们

快80岁的旺堆坐在铺着绣花卡垫(藏式手工织毯,可作坐垫也可作卧具)的藏式木质长椅上,腰板挺得笔直,这让他和拉萨大街上普通藏族老人有很大的区别。他的确不是普通的藏族老人,他是第一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藏族演员。作为196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农奴》中主角强巴的扮演者,旺堆曾获得极高的荣誉。

当年他被选中出演强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因为他出身农奴,除了没有装过哑巴,经历和强巴惊人地相似。他曾出家当过喇嘛,逃离寺庙后他再也没有进过任何一座寺院的大门,就连和朋友相约见面,碰头地点也不会选在最容易找的寺庙门口。

他寡言,《农奴》一片他谈得不多。“这部电影,我只能说,艺术作品需要典型化,强巴作为西藏百万农奴的代表性典型人物,不可能面面俱到。影片中的很多细节经过艺术加工,是渲染过的。但农奴制度确实曾根深蒂固,民主改革当然好了,它给了农奴自由。”民主改革带给农奴的不仅是人身自由,还有宗教信仰自由。一方面,中央政府推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另一方面因为农牧民经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才有时间、有能力去寺庙朝奉。家里的农活怎么干自己说了算,不再有管家监督劳动,想去转经就去转经,想去任何一个著名寺庙都可以去。去的方式也完全自由,可以来回坐车;可以去的时候磕长头,回的时候搭车。这在1959年之前是无法想象的,那时拉萨之外的穷苦人想到大昭寺、哲蚌寺等著名寺庙进香,有的花费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一路乞讨。有人没有盘缠回家,穷病交加死在异乡。

做了几十年话剧演员的旺堆声音洪亮,汉语已经说得很流利。“汉语自己学的,主要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也就是小学文化程度。汉字只会看,不会写。”他说话的时候,右手松松地握成拳头,左手把牛角鼻烟壶里的烟末倒在右手虎口上,再吸进鼻子。细细的黄色鼻烟粉刺激鼻腔,他抽抽鼻子,就发出类似抽泣的呜呜声。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孟苏   编辑: 傅泗航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