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试点区县"一把手"公推竞岗 瓮安事件成考题
2008年07月24日 09:17中国青年报 】 【打印

7月23日上午10时,贵阳市委大楼一楼12号会议厅内。

三四台摄像机聚焦于站在演讲席上的石洪。他只有10分钟的时间,阐述作为贵阳市修文县县委书记的施政理念——如果他当选的话。

石洪现任修文县委副书记、县长。在贵阳,县委书记出缺,县长递补上去不再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他们要站到台上去竞争。

台下坐着贵阳市委全体委员。他们手中的投票权将决定谁是笑到最后的竞岗者。电视机、收音机前,还有数以万计的关注此事的市民。

这是贵阳市首次直播市委全会。

这次全会上,从81名竞岗者中脱颖而出的8人对花溪区、小河区、修文县和息烽县出缺的区(县)党委书记职位展开最后的竞争,市委委员现场投票,差额选举。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过数道关口的考验。除了组织考察、市委常委会研究等常规程序外,民主推荐、驻点调研、竞岗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等环节都由于引入了公开竞争机制而备受瞩目。7月14日的演讲答辩和7月23日市委全会投票的过程更是由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同步直播。

7月以来,这次公推竞岗的每一个环节都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尽管贵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低调表示,这仅仅是“扩大党内民主的一种探索”,但更多的观察人士则不吝溢美之词,认为将竞争机制引入区(县)党委“一把手”的岗位,“与小岗村农民试行包产到户一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看他讲的是不是有体温、发自肺腑的话”

7月8日,通过了第一轮民主推荐的20名竞岗干部,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他们各自报考的区县调研。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此刻也正在被人“研究”着。同行者中,除了组织部门和纪委的相关人员,还有此次公推竞岗的评委。他们不亮明身份,不与考生们正面接触,却在全力观察这些“准一把手”的调研能力。

“怎样听取汇报,如何与街道人员打交道,关心什么,怎样提问,能不能问到点子上,都是我们观察的细节。”评委、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龚晓宽说。

此次公推竞岗的9名评委包括了中组部考试与测评中心专家及贵州省直和其他州市的多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为了避嫌,“贵阳市的一个都没有”。其中两名主考官均由中组部专家担任。

调研了3天后,所有考生被要求在24小时内提交一份35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随后隐去作者姓名、以统一格式印制后交到评委手中。

评委陈德才说,调研报告考察的不是考生们的文字能力,不是看起承转合,而是看他能不能一下子切中问题要害,拿出切实的办法。并且“强调务实,看他讲的是报纸、文件上的话,还是有体温的、发自肺腑的话。”

评委们觉得考生整体的调研能力不错,但有的调研报告有些避实就虚,有的东拉西扯,有的深度不够,有的写法不太规范。

“比如小河区的题目是‘关于优化小河区工业强区战略的思考’,有人大谈优化工业强区战略的意义,却对优化的必要性和如何优化分析不太够。”龚晓宽说。

有观察者提出质疑,部分竞岗者原本就在报考的区(县)工作,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是否会在调研上占有优势?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一把手   评委   竞岗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雷成   编辑: 贺庆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