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永: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公共外交
2010年04月22日 16:22公共外交通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面对当今国际格局的复杂性,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提倡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多元共存是中国公共外交应当遵守的基本理念之一。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成长期,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澄清是非,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日两国政策走向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加强针对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外交意义重大。

当今国际格局催生中国公共外交

目前,有两种国际格局同时存在:一种是传统的国际格局,即传统的国际关系体系。它是由国家、国家集团之间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国际关系结构及国际战略态势。另一种是非传统的国际格局。它是以“9·11事件”和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为标志出现的。这种非传统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国家、国际集团与非国家、非政府行为体,甚至是个体行为之间形成的不对称的对立冲突。包括“基地组织”在内,实际上已经形成“隐形”的一极,对美国这一极可能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平民之中,宣布对美国这“一极”发动“圣战”,构成了冷战后比任何一个国家对美国更大的现实威胁。这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或冲突,但对传统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这种非传统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今后全面认识国际格局时不可或缺的一个视角。从上述传统和非传统国际格局两方面看,似乎可以对当前的国际格局做如下描述,并进一步认清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本理念。

一、全球层次:世界格局仍处于“一极多元”状态,美国这一极处境被动,影响下滑,国际力量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加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崛起,美国和苏联两个超“极”大国对抗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出现国际力量多元化趋势,即所谓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不过,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多极格局尚未形成之前,苏联这一极便告解体,实际上全球只剩下美国这一个超级大国,国际格局从那时起便出现“一极多元”的状态。除了世界原有各大力量竞相发展以外,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新媒体、非政府组织、海盗集团和恐怖组织等多种多样的非国家行为体,对本国和别国产生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增大。21世纪以来,在世界格局中,这种国际力量的多元化的新发展,成为非传统国际格局形成的客观要素。

目前,这种“一极多元”世界格局的基本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现在世界上不可能出现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综合意义上的“一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综合国力方面有可能超过美国的并不是中国,而很可能是在经济、政治、安全方面逐渐融为一体的欧盟。如果美国不能改变军事安全成本过高的国家发展模式,美国经济、金融实力还可能下滑,最终沦为类似前苏联那样拥有巨大军事优势,在经济、政治方面却力量薄弱的泥足巨人。世界格局有可能向谋求多元共存方向演变。

正是在这一大的国际格局变化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对国家、政

府对政府的外交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显上升。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体现着综合国力的一个侧面。国家、政府的外交需要更多地面对国内外公众讲话;涉外的非外交政府官员必须具有公共外交的意识;专家学者在国际人文交流与信息思想传播方面也需要培养公共外交的能力;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媒体和各种民间团体在对外民间交往与沟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形成公共外交的多种平台、渠道和纽带。

二、大国关系层次:大国关系格局目前仍是“一超多强”,但“一超”相对衰落,“多强”队伍扩大。

大国关系格局是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大国力量对比看,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再强,在综合国力方面还强不过美国。美国是“全能冠军”,其他国家顶多是单项冠军而已。因此,“一超多强”的大国关系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1世纪以来,尽管经历了“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金融海啸,美国作为“一极”走向衰落,“多强”力量不断走强,但美国仍然是包括军事、经济各方面在内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另一方面,多强也在此消彼长中扩大和发展。例如,新兴经济体、“金砖四国”和20国集团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美欧日三极主导的国际经济格局已大为改观。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这种多强力量发展的主流还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而非彼此对抗。另外,尽管军备竞赛有加剧之势,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与使用受到国际社会很大约束,核大国也在裁减核武器。在增强国防力量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确保国家和公民的可持续安全,并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一过程中,2008年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报告仍强调:“纵观历史,比起两极和单极体系,多极体系更不稳定。”美国今后仍会竭力维系“一超”地位,防止任何国家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作为多强中最引人瞩目的后起大国容易“树大招风”,因此针对各重点大国的公共外交应得到高度重视。

三、地区层次: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主导的多元并存地区格局相对稳定;以民族、宗教和地缘政治利益争夺为特征的两极对抗格局充满危险。

目前,地区格局出现了几种趋势:第一种是多元并存的地区格局,既表现在不同文明、文化方面,也表现在经济相互依存方面以及区域合作机制方面。例如,在东亚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同时并存,形成东盟和中日韩的“10+3”合作机制。第二种是多元一体。多元一体是在多元并存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例如欧盟的一体化趋势、东盟的发展以及东盟—中国“10+1”自贸区取得的进展等,加快了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第三种是两极对抗,甚至频频发生流血冲突,这种十分复杂的两极对抗在中东地区表现明显。美国和当地的伊斯兰世界相互对立,具体表现为美国同伊朗及什叶派的深刻矛盾。而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又同巴勒斯坦长期对抗,巴以两极对立牵动中东全局。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是美国的盟国,与伊朗的什叶派形成相互对立的两极,而他们在针对以色列问题上又有某些共同点,内部关系非常复杂。也门和阿联酋相距不远,在经济上却是两极分化。所以这个地区非常不稳定,必然出现局部两极对抗甚至冲突与战争。

冷战结束20年来的历史证明,多极化发展遇到曲折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导致局部战争爆发,往往密切相关。冷战后,美国发动的四场高科技局部战争,都与美国“独大”造成局部地区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有关。然而,物极必反。其结果是加剧了中东地区的两极对抗以及美国与“隐形”一极之间的战争与流血事件,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力量多元化的发展。

面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复杂性,我们应该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提倡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多元共存,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各国彼此开放市场,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地区合作格局,在不断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和谐世界。这些应该是中国开展公共外交应当遵守的基本理念。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江永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