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下一张

李克强足迹图集

2012-11-15 11:47 0人参与 0条评论

 

39
01

撰稿:李杨(凤凰网)
2012年9月初,凤凰网特派员从皖东的僻静乡村开始,沿着李克强曾经的生活工作足迹,走过安徽合肥、定远、凤阳、石台、金寨五地,继而北上河南,辽宁沈阳、抚顺,直至北京。此次探访历时一个月,特派员对话数十位当事人、见证者,搜集多方资料,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李克强。

李克强曾在祖籍地放过牛

李克强,1955年7月出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定远县九梓乡。定远县是皖东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从定远县城到九梓乡有50公里距离,搭乘出租车需要1个小时。前半个小时是乡村公路,紧接着是砂石土路。接近九梓乡的一段路正在大修,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大小车辆颠簸前行。

沿着九梓大街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便是李克强三叔的儿子李克文经营的小货铺“李刚超市”。今年70多岁的李克文,20年前做过定远县九梓乡的党委书记。

图:位于安徽定远县的李克强家族老屋(凤凰网李白/摄)

初见李克文时,他正在看店,戴眼镜,人很精神。李克文告诉凤凰网,李克强很少回定远。

李克文透露,李克强五叔李敬初老先生因肺癌晚期,已于2012年春节后去世。当地村民回忆,李敬初生前一直是独身,被安置在乡政府。每年县里区里都会给他日常生活费,李克强也经常打钱给他家用。

离开九梓大街,在通向高埂村的路上有一条水泥小道分岔出去。沿路来到李家老屋前,茅草房顶土坯墙,有着明显的翻修痕迹。

72岁的村民王老头回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见过回老家的李克强,“当时还是个小个子”,老王扬起手比划了下,“他当时还放牛,给自家庄稼地看青”。

李克强少时辍学,追随大师李诚读古书

1955年7月,李克强出生在安徽合肥。其父李奉三,曾任安徽凤阳县县长。李克强的启蒙老师李诚生于1906年,通晓国故,旧学底子深厚。50年代,李诚在合肥老文史馆工作,在那里与李奉三相识。

11岁时,李克强因文革被迫辍学。李奉三见李诚教习历史的水平很高,便带李克强拜李诚为师。当时两个李家都住在同一所大杂院里,院内有座小型图书室,藏书近万册。李诚是这个图书室唯一的管理人员,兼做出纳与采编。

李诚给李克强开出的书单具有“桐城派”色彩,如《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篆》《经史百家钞》等;对于初学中国史,李诚主张要先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就在这段时间里,李先生用平和的语调,时断时续地向我讲中国的国学,讲治学的方法,讲古今逸事……持续了近五年之久。”

李诚给李克强开出的书单具有“桐城派”色彩,如《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篆》、《经史百家钞》等;对于初学中国史,李诚主张要先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就在这段时间里,李先生用平和的语调,时断时续地向我讲中国的国学,讲治学的方法,讲古今逸事……这种每天近一小时的讲解、谈论夹杂着议论,持续了近五年之久。”1997年5月1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上发表题为《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如是讲述李诚对他的影响。

李诚的五子李皋兰和李克强一同学习,后来两人亦同时就读于合肥八中。李诚的孙媳妇说,两个人关系不一般,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他两个人像兄弟一样,直到现在还有来往”。李克强还经常在过年过节时给李皋兰寄明信片。

1977年李诚去世。“李先生的死是默默的,他不希望有追悼会或告别仪式之类,生前他曾交代其子,只要将他骨灰撒到一条流动着的河里即可。诚然,流动的河水总是不腐的。”李克强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中学时期,李克强进入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就读,于1974年高中毕业。合肥八中创办于1956年。凤凰网特派员来到处于市区繁华地段的合肥八中老校区,守卫人员称2008年老校区就已经转为补习学校了,新校区则建在合肥市高新区,占地面积10公顷。

1987年退休的吴天华老人是李克强的高中生物老师。吴天华曾告诉媒体:“李克强成绩很好,是学生会宣传干部,人很优秀。他有点小调皮,上课会跟同学说说话。”

李克强插队凤阳,获评“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

图:13岁时的李克强(凤凰网资料图)

1974年,李克强高中毕业;同年3月,李克强与其他同学乘坐大客车向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进发,成为一名插队知青。

在东陵村资金合作社义务工作的退休老人向凤凰网介绍,村里有劳动力4200多人,留守的基本都是老少妇孺,年轻人都出门挣外快。

今年60岁的村民吴天玉忆及当年认识的李克强,说他平时很少跟人说话,每天手上都有一本书,“他是当时一同下放的学生里干活最好的一个”。知青们每天干农活的时间达10小时,夏天日头又毒又辣,吴天玉说,“李克强他们在田里锄地,手里都磨出了泡”。

“他原来瘦,黑瘦黑瘦的。”63岁的村民陈学义说。陈学义当年和知青们一起造了集体宿舍,这些房子现在还剩下石基。“李克强跟村民关系好,本地话讲就是‘特性’好、脾气好,从来没跟谁红过脸。”陈学义边说边咧嘴笑了。

李克强插队时,被评为“安徽省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1976年5月,李克强在这里入党,现年75岁的彭金山是他当年的入党介绍人。70年代末,李克强任大庙公社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7年,高考恢复,李克强成为570万人中的一员。次年2月,他告别日后有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的凤阳县,走进北京大学,入读法律系。

李克强入读北大,“外表温和,内心有雄心壮志”

除了对学术的追求,李克强的勤奋用功也给何勤华留下深刻印象:他曾一边走路一边背英语,还自学让文科生十分犯难的、充满了数学模型和公式的西方当代经济学理论。李克强给同学们的感觉是比较低调,但做事时不含糊,行事风格大刀阔斧,“他外表温和中庸,但内心有一番雄心壮志”。

北大法学院教授杨敦先曾称呼77级的学子们为“黄埔一期”,因为该级普遍思想活跃,同学之间讨论积极。杨敦先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说,学生中印象最深的是李克强,记得他经常思考立法和国家政制的互动。

77级学生姜明安现在任教于北大法律系。他告诉凤凰网:当时一个班有82个人,共分成8个组,李克强是第1组。

曾经的同学、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的何勤华,在上海接受凤凰网独家对话时回忆,李克强给同学们的感觉是比较低调,但做事时不含糊,行事风格大刀阔斧,“他外表温和中庸,但内心有一番雄心壮志”。

何勤华的办公室内壁挂着一副20寸的扩印照片,拍摄于77级毕业20周年的北京聚会上。何勤华指着自己与李克强的合影说,“他比我高半个头,一米七几,头发一直是卷卷的。”

“最早李克强同学在学术和从政两个方向都有发展趋势。”何勤华语速平稳,试图更准确地回忆往事。当时77级有位教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老师张国华,讲课特别好,所以李克强最早的专业倾向是中国法律思想史。

除了对学术的追求,李克强的勤奋用功也给何勤华留下深刻印象:他曾一边走路一边背英语,还自学让文科生十分犯难的、充满了数学模型和公式的西方当代经济学理论。

大三那年,在龚祥瑞教授(宪法学家)的指导下,李克强和杨百揆、刘庸安两位同窗翻译了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AlfredDenning)的名著《法律的正当程序》。几乎同时,李克强早前翻译的《英国宪法资料》也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录用,这本书共一万多字。

在北大学习期间,李克强课余曾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本科毕业时,他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是全校27位优秀生之一。

1982年,李克强面临毕业选择,他原本打算去美国留学。据《中华文摘》杂志曾刊登的《李克强人生路上7个引路人》一稿提到,当时的北大党委副书记马石江曾先后十多次劝说李克强留校。李克强最终放弃留学,选择留在北大担任校团委书记。

2002年,北大法律系77级的昔日师长同窗重聚北京。李克强作为学生代表发言。2011年的聚会上,同级里已经有十多个同学退休了。这次李克强虽然没有到现场来,“但给每个人送了一盒蛋糕表示祝贺,然后在他的办公室和每个同学通话三分钟,表达对大家的问候。”何勤华回忆道。

李克强任职团中央15年,办好“希望工程”

图:李克强接见希望工程形象大使苏明娟。(凤凰网资料图)

1982年毕业后,李克强担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

同年12月20日,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增选年仅30岁的李克强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此后8年,李克强担任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职位。

李克强在团中央书记处任书记时,最早是分管外事工作。何勤华说,他当时是组织出访最多的团干部,组织大家去日本、法国、美国、英国参访。

何勤华还向凤凰网回忆:李克强调任团中央后,曾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发表出访国外的看法。当时李克强说,“同样是联合国大会发言,如果是诸如美国等大国,台下面都坐满了人;一个国家强大,它在国际事务中就有发言权”。何勤华说,李克强他迫切地希望中国强大。

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希望工程”。次年2月,李克强率考察组来到安徽省金寨县,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

1993年,李克强升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与此同时,从1988年至1994年,李克强陆续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1年8月,经济学家厉以宁同他的三个学生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合著并出版了《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经济日报出版社)一书。其中,李克强撰写了第七章“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

在该书的最后,作者用数页篇幅撰写结束语: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李克强以博士身份成为最年轻的省长

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回忆当年主政河南时期的李克强:“他个人风格务实低调,很少宣传个人,就是干事。”此后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上任第12天就冒着零下29度严寒到抚顺市棚户区调研,给当地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媒体则用“魄力惊人”来形容这位一把手。

1998年,李克强调任河南省代省长,时年43岁,是当时最年轻的省长,也是中共建国后第一位博士省长。

凤凰网特派员在郑州拜访了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他长期关注中原经济区域的研究,也曾在工作场合多次接触时任河南一把手的李克强。喻新安提到:主政河南期间,李克强就“中原崛起”提出了“三化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并第一次把工业化摆在了前面”。

“李克强注重开放,‘开放带动河南’的主战略是他提出来的。”“他重视城镇化,认为应由城镇化引领整个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变;包括河南新名片——郑东新区的建设。”喻新安认为,郑东新区是李克强在河南的一个大手笔。

喻新安回忆起当年主政河南时期的李克强:“他是有高深理论素养的政治家,特别是经济学的功底比较厚。另外,他个人风格务实低调,很少宣传个人,就是干事。”

2004年,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上任第12天,李克强就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到抚顺市棚户区调研,给当地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媒体则用“魄力惊人”来形容这位一把手。

凤凰网特派员前往抚顺市的莫地沟社区,这个当年的棚户区现在已经经过改造,社区内都是规整的五、六层楼房,居民大多是低保户和下岗职工。一些热心的老人告诉凤凰网,莫地沟棚户区是上个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给产业工人建造的,预估使用期限是20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堆成山,脏水遍地流。吃水靠肩挑,烧火做饭愁。姑娘不好嫁,小伙子愁白头。”莫地沟社区的居民们曾用这样的打油诗来形容当年的棚户区状况。

图:李克强在辽宁视察棚户区改造工作(凤凰网资料图)

“整个棚改就是从李克强手里开始的,第一次调研结束后就决定拍板定价了。”莫地沟社区办公室的刘主任带领凤凰网特派员参观了图文资料室,并讲解整个棚改的历史。

“李克强前后来过6次,不到半年,创造了一个‘莫地速度’”。刘主任说,“莫地速度”就是指当年扒棚户、当年建楼房、当年进住。

刘主任回忆李克强在2010年4月的那次到访,“天还下着小雪,外边的老百姓都打着伞,他一路走着推开工作人员的伞走进室内,询问居民再就业情况,聊了将近20分钟”。

特派员拜访了当地居民、原抚顺市调味品三厂党支部书记孟祥祯的家庭。说到第一次接待省领导考察时的场景,孟祥祯忍不住乐呵:“2005年6月15号,当时李克强书记问我,这次分配得公不公平?我说就整个分配来讲是相当公平的——当时的原则就是谁先搬谁先选房子。”

而让莫地沟居民称赞还有新居带来的实惠:比如改建后的房子在原来的住房面积以内不用额外交钱;而超过的部分,每平方米以600元计,“这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此外新居格局较为人性化,安排了亲子套间;水电入户也免费。

棚户区改造按照“莫地速度”在全省推行;与此同时,李克强提出的“五点一线”工程被形容为“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辽宁省老工业基地”。

辽宁华商晨报经济记者向凤凰网提起,李克强高度重视此工程建设,直至到中央以后,“五点一线”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7年10月,李克强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8年3月,李克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2012年11月15日,李克强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13年3月15日,李克强当选国务院总理。

(凤凰网独家稿件,禁止转载!)

2012年9月,凤凰网特派员沿着李克强的生活工作足迹,走过安徽、河南、辽宁、北京等地。探访历时一个月,特派员对话数十位当事人、见证者,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李克强。[详细]

李克强曾在祖籍地安徽定远放过牛;11岁时辍学,他追随大师李诚研读古书。而后李克强在合肥八中高中毕业,插队凤阳后考入北京大学。[详细]

李克强曾任北大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被劝留校,任校团委书记一职。其后,李克强在团中央工作15年,37岁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详细]

在喻新安看来,李克强是有高深理论素养的政治家,特别是经济学功底比较深厚,“他个人风格务实低调,很少宣传个人,就是干事。”[详细]

上任第12天,李克强就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到抚顺市棚户区调研。他的一句“砸锅卖铁也要解决棚户区住房问题”让居民印象深刻。[详细]

网友留言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