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委员:四招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2009年03月05日 16:29人民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2007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473万人,2008年大学生达559万人,就业率仅为35%,而2009年新增的毕业大学生又将达到610万人,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在全球经济危机严峻挑战下,这一问题尤显突出。

2008年以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措施。然而,有一类就业市场目前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毕业生的足够重视,这就是日益成长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蕴含的就业潜力非常可观。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组织可创造占社会总量10%的就业岗位,而目前在中国这个比例还不到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社会组织的数量处于400至800万之间,以每个组织有3-5名工作人员计算,就蕴含着1200万至4000万就业机会,超过民政部两年前作出的300万人的估计。

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或民间组织提供的一种规范化的、专业的服务,它也因此而被纳入现代社会的制度系统中,成为贯彻政府的福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社会工作可以在福利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司法矫治、残障康复、社区建设、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等众多领域广泛开展。社工并不等于义工。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需要资格的考评。此外,义工是义务帮助他人,社工是以服务社会而“谋生”的人。在香港,截至06年9月香港注册义工已达12970人。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但是他们的地位和收入并不比公务员低,有着良好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北京市,根据《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在社区就业的社会工作者,将保证年薪3.4万左右。

目前,民政系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约有45.3万人,平均每人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急需社工队伍的补充。现有从业人员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70%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会组织工作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如能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向该领域发展,这样既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压力,又能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和提升服务水平。

在这方面,上海市和深圳市等地政府已经开始了尝试。上海市民政部门正着手在“社会组织”这一区别于政府、企业的“第三领域”中挖掘更多岗位。同时将举行“公益创投大赛”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组织创业。充实到民族宗教、计划生育、卫生、教育等领域的社会组织中去。25周岁以下、符合招考条件的应届和历届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参加报考。被录用的大学生见习时间为一年,见习期生活补贴费为每月1500元。

深圳民政部门今年将积极开发社工岗位,有计划地培养和配备社工人才,其专攻项目分别是“照顾孤寡老人”、“学龄儿童托管”、“青年劳务工的性与生殖健康”、“境外家长培训”和“边缘青少年帮教”等5项服务。根据《深圳市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政府转变职能,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对于政府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在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社会组织等近期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扶持项目进行试点,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组织架构、程序、监督机制等,以差额、全额和部分补助等三种方式,向社会提供资助。

因此我建议:

一,构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给予社会组织在法律登记、税收等方面更多便利与政策倾斜,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在社工的工作待遇与社会保障方面完善相应法规。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分阶梯地实行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投入机制。按照政府转变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政府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预算单位在年度预算中申报购买服务项目预算,财政部门审核安排。

三,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向社会组织方向转变。

目前的就业市场并没有饱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可以与学校一起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社会工作的知识普及与就业辅导,并组织运作正规的社会组织开展招聘会等见面活动。

四,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

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和公众投诉制度,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和诚信制度,形成对社会组织的有效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建立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服务承诺等管理制度。提升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鼓励引导更多高素质大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能缓解就业压力,让他们取得合理收入和职业发展的满足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价值观。同时此举也能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走上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促进社区安定和谐;也利于政府部门逐渐改变职能,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面向基层疏导社会矛盾,更有效地使用配套资金和资源。可谓一举多得。危机也是机遇,此举能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及社会的更和谐发展。(全国政协委员 杨澜)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