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深圳劳动部门:用工荒应作为社会问题统筹解决
2010年03月15日 06:5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企业提高工资 农民工依然“挑肥拣瘦”

湖南姑娘小谢今年20岁,在深圳已有3年。高中还未毕业就来深圳,一边在生产线上打工一边自学,没有高中毕业证的她手中已经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证书。正月初十回到深圳,第一件事就是到人力资源市场看看。

去年年底,小谢就把出租房从关外搬到了深圳市内。3月2日,记者在市场上碰到小谢,她跟记者说:“关外工厂虽然多,但是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工作并不多。我今年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碰到过两个企业,老板要我去做普工。但我知道,他们都是人员不足百人的小厂,就全部拒绝了。”虽然不能跟城市里上过大学的同龄人一样竞争,但小谢依然对自己要走的路充满信心。

从流水线上离开后,去年年中,小谢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办公室白领”生涯——在一家小公司做电话接线员。“好歹是坐办公室了,不用机械地在流水线上干活了”,但工作依然不尽如人意。“上班时间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中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吃饭都是一边看着电脑一边接电话抽空吃,月工资是1200元。”小谢觉得不划算,就炒了老板的鱿鱼。

虎年春节期间,深圳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就召开了多场“春风行动”大型免费专场招聘会,节后亦有多场这类招聘会。记者到现场发现,今年的招聘企业普遍提高了工资待遇,改善了工作环境。有一家电子企业招聘150名普工,要求是初中学历,给出了每月底薪1300元、200元补贴加年终奖的待遇,还写明了每周5天8小时工作制、享有各种假期。某玩具厂招收200名普工,直接打出2000元月薪加社保、包住宿的广告。某物业公司招聘保安一职,也给出1900到2000元月薪。

小谢去了多场“春风行动”的招聘会。但现在的小谢,已经挑剔多了。“我想找的工作,是那种最好坐办公室、不用风吹日晒雨淋、离关内的住处近、工作上能学到东西、对未来有好处的。如果只能做普工,也要去那种几万人以上的大企业。”面对市场上的那些工作,小谢并不是不动心,但她觉得,对自己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好处”。

逛了几圈下来,小谢决定,如果她的那些愿望都达不到,没有太合适的工作,她宁愿选择去商场或者企业做推销员。

自称“流水线钟点工” 老年人加入普工大军

小谢姑娘的故事并不是个案。记者在深圳关内的一些工业区看到,春节前夕,有一些年过60岁的老年人也加入行色匆匆的上班大军。他们打趣说,自己是“流水线钟点工”。一些流水线上不需要重体力完成的轻松工作,在春节期间企业确实缺少人手时,会找到他们做。按小时计费,工资和年轻人差不多。

另外,在一些深圳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公共场所中,人们也发现多了一些老年工作者,从事保洁、维持秩序等工作。

更多的企业在没有找到工人以前,只能不停地用加班这一战术来完成订单。深圳用工大户富士康科技集团,节后用工缺口达5万人。为了弥补缺口,他们从大年初三即在龙华和观澜设下两个招聘点,还出台措施,采取内部员工推荐奖励制度,即员工推荐老乡有奖励,包括报销到深圳的路费及奖金200元。

一些企业则用“感情留人”的策略。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的员工超过8000人,从正月初七开工至今,绝大多数员工都返岗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吕钧说,长期以来,公司将员工视为一家人,多处关爱,让员工对公司产生归属感。

还有些企业选择了腾笼换鸟,尽快完成企业转型和升级换代。深圳沙湾电机电业制造厂是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去年出现金融危机和用工荒后,他们开始考虑企业转型,倒逼产品升级换代。去年一年,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借助内地的科研力量,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有观点认为,深圳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最早直面人力资本转移的地区。就像香港,以前也是年轻人从事一些打扫卫生间、简单却耗时的体力活,但现在,已经多数换成老年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转型,深圳也将面临这样的状况。

收入不分高下 农民工与大学生抢饭碗

“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给你两个选择,你会选哪一个——一个是踏实肯干、有力气、手中有证书的进城农民工,一个是浮躁难管、轻视劳动、拿着烫金大学文凭的大学生。那些务实的企业管理者肯定会选择前者。”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徐平利在接触了大量企业案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徐平利有一位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今年到深圳市邮政部门当了一名普通的前台接待,月薪只有1000元。同时,一份送水工,也有1000元以上的工资,有的工种能拿到2000元以上。徐老师的这位学生却倍感珍惜,“即使现在低点,对将来有好处”。

事实上,如果是同等工资,如果技术性高、也比较体面,企业经营者一般会倾向于选择大学生。但问题是,这样的职位还是太少。徐平利分析说,大量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大学生往往不愿意干。因为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学校能培养出真正的技工,却很难培养出愿意一直做技工的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院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中,本来从事本专业的人就很少,学校追踪调查之后发现,两年后从事此专业的人就剩下一人,而这个人也打算在不久后就自己开店当老板了。

记者在深圳市职业教育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这个学校曾经有95个专业,根据市场的需要,现在已经优化组合成了74个专业,这种市场化后的资源配置,直接造就了高达97%以上的就业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流行一句话:“教授手上要有油。”就是倡导不管是谁,都要理论结合实际,打造真正适合市场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他们希望培养出的人“个个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即使这样,技工仍然在社会上不受重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医护学院,当时设立“助产士”这个专业的时候根本不受欢迎,学生都是考分不够被调剂进去的。然而毕业后却大受欢迎,今年传来的好消息是,刚毕业的学生工作没几个月,月工资已经超过了万元大关。

还有类似的情况。比如空调、制冷专业,这个专业其实是个真正的技术活儿,含金量很高,只要一技在身,不愁没工作。但很多人就是认为,这是做体力活儿的,没有前途。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芳   编辑: 宋建新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