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产气大省四川天然气缺口30亿方
2009年12月08日 03:27中国经济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同时,盛毅指出,国家在能源的配置上要有一个更长远的战略布局。随着国内经济的调整,下一阶段中西部地区加工制造业是发展的重点,相应的能源配置也要作调整。东部地区产业在调整,原来对能源大量需求的产业也要调整,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离气源更近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天然气的外输数量可能要适当压缩,应该留出更多的气就地转化,我认为这是由产业区域分工变化后的一个必然趋势。”

“以产定需”也成为理想的选择。李明騄认为,应提前制定规划,以上游公司的产量增加情况,来发展市场;余焰表示,“开源节流”仍然是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的根本之策,简单地说就是两大集团加大开发力度或者加大进口,还有该上的项目上、不该上的就别上。

“整个中西部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处在加快发展的时期,长时间来看能源都偏紧,但在偏紧的情况下,我们也要通过价格机制、节约利用和节能措施,还有通过其它能源的相互替代来平衡这种关系。”盛毅强调,“天然气使用应先保证最急需的行业,几种能源很好的搭配起来,我认为这才是个大的方向。”

“气化全川”:环保遭遇“气短”

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重要保证之一,四川省政府早在“十五”期间就确定使天然气的使用普及率从65%提高到80%,从而实现“气化全川”的初步目标。而且将天然气气化工作纳入了“民生工程”,省政府对各级政府实行目标考核,还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按照规划,65个丘陵县全县规划用气的乡镇通气率达70%以上,县级城市居民用户气化率达80%以上;32个盆周山地县全县规划的乡镇通气率达60%以上,县级城市居民用户气化率达75%以上。

“‘气化全川’实施的背景是1998、1999年在四川天然气产量刚刚上了个台阶的时候,由于上的比较猛,中石油要扩大市场,正好和四川省政府提出的优化大气环境的‘气化全川’措施相吻合。当时全省提出有条件的县城居民生活燃料‘煤改气’,城市出租车、公交车‘油改气’,风景名胜区的锅炉全部改造成天然气。”李明騄介绍说。

盛毅指出,省政府提出“气化全川”的方针是对的,不是所有方面都用上气,主要是居民用气,以此代替煤炭和木柴的使用,从而改善和提高大气环境的质量。

据陈明泉介绍,“30年前他刚来四川的时候,一个月都难得看到太阳,哪天看见太阳了能乐得跟什么似的。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看到太阳。因为整个成都市基本上不烧煤了,空气质量也变好了。”

“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天然气在四川的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加大,这些年成都的阳光也逐渐多起来了,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说明空气质量在改善。而四川正处长江上游,国家提出保护长江上游的自然生态屏障,现在广泛使用天然气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就很好的实施了保护措施。”余焰对此也颇有同感。

盛毅建议,“现在没气化到的主要是‘三州一市’和四川一些边沿地区,这些地区的问题主要在于居民居住很分散,气化有难度。但按环保的要求,应该尽量多用天然气,因为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环境污染比较小,‘三州一市’应尽快实现气化。”

“我们支持中海天然气公司在‘三州一市’发展天然气项目。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就提倡发展非管网天然气,实现山区气化。无论是鼓励民间投资也好,中石油、中石化投资也好,这些企业到‘三州一市’一些人口比较多的地区发展非管网天然气,通过压缩或者液化进去了,我们是鼓励和支持的。”李明騄明确表态。

或许,正在为“找气”忙得“焦头烂额”的任文海们听到这些专家、官员的明确表态,心里多少会有少许安慰。

中国有多少“底气”

我国的天然气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美国《油气杂志》发表的年度统计,2007年,世界天然气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23.8%,而我国天然气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3.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天然气产量增长速度看,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00年-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仅为2.07%,我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却高达12.32%。

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及海域天然气勘探连续获得重大突破,一大批大中型气田相继被发现,2001年-2007年累计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1.74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前50年的总和。

我国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3.61万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6.39%,远低于石油资源探明程度36.18%。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集中分布在西部、中部和海域三大区。西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但远离东部经济中心。

中部区以四川、鄂尔多斯两大盆地为主,天然气资源基础雄厚,勘探开发基础好,离经济中心较近,是近期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基础和主战场。

近年来,中部区天然气勘探形势喜人,特别是四川盆地相继发现了普光、龙岗等千亿吨级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产量逐年增长,为川气出川、川气东送奠定了资源基础。

[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汪孝宗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